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

:

结绿处燕石,卞和不必知。所以王佐才,未能忘茅茨。

罢官梁山外,穫稻楚水湄。适会傅岩人,虚舟济川时。

天网忽摇顿,公才难弃遗。凤凰翔千仞,今始一鸣岐。

上马指国门,举鞭射书帷。预知大人赋,掩却归来词。

天子方在宥,朝廷张四维。料君能献可,努力副畴咨。

旧友满皇州,高冠飞翠蕤。相逢绛阙下,应道轩车迟。

高侯秉戎翰,策马观西夷。方从幕中事,参谋王者师。

贾生去洛阳,焜耀琳琅姿。芳名动北步,逸韵陵南皮。

肃肃举鸿毛,冷然顺风吹。波流有同异,由是限别离。

汉塞隔陇底,秦川连镐池。白云日夜满,道里安可思。

梦想浩盈积,物华愁变衰。因君附错刀,送远益凄其。

四海各横绝,九霄应易期。不知故巢燕,决起栖何枝。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独孤及

独孤及

独孤及(725~777),唐朝散文家,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代宗召为左拾遗,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谥曰宪。集三十卷,内诗三卷,今编诗二卷。 90篇诗文

猜你喜欢

他乡七夕

: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身在他乡恰逢乞巧,看着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羁旅愁绪更甚。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远离故土,不见妻子月下穿针,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怀念家乡。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微风拂过带走盛夏的炎热,新月当空,初秋已快来临。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是谁在忍着心中愁痛偷偷的看着银河?就是那遥远天际的牵牛星。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jī)愁。
七夕:为七月初七,民间的乞巧节。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xù)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绪风:微小的风。

谁忍窥(kuī)河汉,迢迢问斗牛。
河汉:为天上的银河。迢迢:形容遥远的意思。斗牛:星名。牵牛星。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可是远离家乡,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对月怀人,诗人生起无限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孟浩然诗歌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愿望,给开元诗风注入了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三

: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江边的枫叶刚刚经历过风霜火红似火,小岛边上的菊花也已经逐渐变得枯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乘着小舟泛湖,直到太阳下山还没有尽兴,在这湘江、洞庭湖上我们忘却忧愁饮酒作诗,更显得情意悠长。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71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zhǔ)边菊花亦已黄。
渚:水中陆地,即小岛。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五湖:此处指洞庭湖。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71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这首诗写诗人继续歌咏洞庭湖,写诗友们饶有兴趣地在秋风落叶中怀古论今。前两句“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俊逸清畅的情调中又充满忧伤和苍凉。

  后两句“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说他们游兴正浓,虽然都觉得抑郁,但生活还是要继续。诗中表明,感受秋风之凉爽和秋叶之静美,忘却无尽烦恼和满怀忧愁,在湖光山色之间与旧友畅游,这才是珍惜现在、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诗人歌咏洞庭湖,即景抒情,吊古伤怀,寄托深而寓意长。全诗形象明朗,色彩鲜亮,章韵高亢,声调昂扬,和谐完美地表现了苍凉的情绪,可谓声情并茂。前人谓贾至“特工诗,俊逸之气,不减鲍照、庾信,调亦清畅,且多素辞,盖厌于漂流沦落者也”,这一评论相当中肯。这组诗的艺术特色正是充满俊逸之气和清畅之调。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712、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4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明神

:
明神司过岂令冤,暗室由来有祸门。
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石能言。

明神司过岂令冤,暗室由来有祸门。
英明的神灵掌管人间一切是非功过,怎会令它是非不分功过不明?即使是暗室也自有致祸之门。

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石能言。
请别以为暗室无人,就可以一掌遮天地!总有那么一天会来到:石头也会说话啊!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602、 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第2卷:岳麓书社,2000:769-771

明神司过岂令冤,暗室由来有祸门。
明神:对神的尊称。司过:掌握人的罪过。暗室:谓隐避之处,暗处。

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lǜ)石能言。
石能言:石头能讲话。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602、 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第2卷:岳麓书社,2000:769-771
明神司过岂令冤,暗室由来有祸门。
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石能言。

  这是一首短诗,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包含着作者对当前局势的无限痛心。人世间事,错综复杂,诗人在无何奈何之余,只好藉明神以示警,设想到终有一天石亦能言,则一切是非恩怨,自无所遁于天地之间。语极沉痛。一二句谓神明司过,不冤枉好人,不放纵坏人;暗中策谋,乃招祸之门。三四句谓莫因无人知晓而敢于暗中欺人,将来总有一天,真相大白,石亦能为证。

  此诗纯为议论,而论中有象,其象则在“暗室欺人”、“石亦能言”;而议中寓情,其情在“岂令”、“由来”、“莫为”、“须虑”,虚字呼应,一气转旋,每转愈深。对此类题目的诗,实在是很难以一般七绝的艺术技巧来衡量了。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602、 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第2卷:岳麓书社,2000:769-7713、 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3册:黄山书社,2009:227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忆江上吴处士

: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已经是几度月缺又月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分别时秋风吹拂着渭水,落叶飘飞洒满都城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记得在送别宴会的夜晚,雷雨交加天气让人生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你乘坐的船还没有返回,你的消息还远在海云边。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464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52 .

(mǐn)国扬帆去,蟾(chán)(chú)亏复圆。
闽国:指今福建省一带地方。蟾蜍:即癞蛤蟆。神话传说中月里有蟾蜍,所以这里用它指代月亮。亏复团:指月亮缺了又圆。一作“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渭水:渭河,发源甘肃渭耗县,横贯陕西,东至潼关入黄河。生:一作“吹”。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此地:指渭水边分别之地。

兰桡(ráo)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兰桡:以木兰树作的船桨,这里代指船。殊:犹。海云端:海云边。因闽地临海,故言。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464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52 .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这首《忆江上吴处士》诗载于《全唐诗》卷五七二。此诗“秋风生(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是贾岛的名句,为后代不少名家引用。如宋代周邦彦《齐天乐》词中的“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元代白朴《梧桐雨》杂剧中的“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都是化用这两句名句而成的,可见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此诗开头说,朋友坐着船前去福建,很长时间了,却不见他的消息。

  接着说自己居住的长安已是深秋时节。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特意提到渭水是因为渭水就在长安郊外,是送客出发的地方。当日送朋友时,渭水还未有秋风;此时渭水吹着秋风,自然想起分别多时的朋友了。

  此刻,诗人忆起和朋友在长安聚会的一段往事:“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他那回在长安和这位姓吴的朋友聚首谈心,一直谈到很晚。外面忽然下了大雨,雷电交加,震耳炫目,使人感到一阵寒意。这情景还历历在目,一转眼就已是落叶满长安的深秋了。

  结尾是一片忆念想望之情。“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由于朋友坐的船还没见回来,自己也无从知道他的消息,只好遥望远天尽处的海云,希望从那儿得到吴处士的一些消息了。

  这首诗中间四句言情谋篇都有特色。在感情上,既说出诗人在秋风中怀念朋友的凄冷心情,又忆念两人往昔过从之好;在章法上,既向上挽住了“蟾蜍亏复圆”,又向下引出了“兰桡殊未返”。其中“渭水”、“长安”两句,是此日长安之秋,是此际诗人之情;又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以及“海云端”获得消息之不易(暗藏结尾)。细针密缕,处处见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秋风”二句先叙述离别处的景象,接着“此地”二句逆挽一笔,再倒叙昔日相会之乐,行文曲折,而且笔势也能提挈全诗。全诗把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饱满,是一首生动自然而又流畅的抒情佳品。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962-963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东平留赠狄司马

: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古人重视信守诺言,而您躬行重然诺之道并不感到困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您为报答知己,不辞奔波万里,赴边杀敌,您这信守诺言的品格实在令人感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您驱马纵横驰骋于西域极远之地,您高妙的击剑之术直指楼兰古国。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您出征的行程穷尽北庭地区,您出击的锋芒直逼西海这寒冷的地带。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您学识渊博令人肃然仰望,您文笔俊秀令儒者钦佩。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您进入幕府,被委以重任,奉命赴执法者之任。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您勤于训练士卒,队伍在训练中日益精锐,征战中杀尽敌寇,无一漏网。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战胜后面见天子,进奉俘虏和战利品,论起功勋,狄司马以赫赫战绩居于首位。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您在宫殿之前激昂陈词,顾盼之间,神采飞扬,如身处青云之端一般令人景仰。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谁曾想到,如此纵横战阵之间的谋略,竟被权势者从中干扰,不被君王采纳。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您因此而不得一展抱负,亲见此事的传令使者也为您感到悲哀和不平。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您光明磊落,不肯趋附权贵,因而被迫客居他乡担任一个小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我知道您现在很不得志,但我相信,有朝一日您会像鹏鸟一样直上高空,实现凌云壮志。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6-107页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无宿诺:实现诺言不过夜。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kū),剑术指楼兰。
月窟:月生之地,指极西之地。剑术:击剑的技术。楼兰:古西域国名,遗址在今新疆若羌。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北庭:唐朝都护府,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西海:今新疆吐鲁番。

森然瞻(zhān)武库,则是弄儒翰(hàn)
森然:严肃貌。翰:长而硬的鸟羽,借指毛笔、文字等。

入幕绾(wǎn)银绶(shòu),乘轺(yáo)兼铁冠。
入幕:入为幕僚。绾:旋绕打结。铁冠:即法冠,以铁为柱,置于冠上,执法者服之。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献捷:战胜后,进奉俘虏和战利品。

激昂丹墀(chí)下,顾盼青云端。
丹墀:古时宫殿前涂上红色的台阶。顾盼:向左右或周围看去。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纵横策:克敌制胜之术。权势:指居高位有势力之人。

将军既坎壈(lǎn),使者亦辛酸。
坎壈:困窘,不得志。

(gěng)介挹(yì)三事,羁(jī)离从一官。
耿介:光明磊落,不趋炎附势。挹:作揖。三事:即三公,泛指高级官员。羁离:寄居为客。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tuán)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6-107页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这首诗赞颂了狄司马的高尚品行。诗一开头即以“无宿诺”作赞誉之词,将狄司马这位志行高洁之人的伟岸形象凸现出来,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随即对狄司马品质高贵、英勇善战展开描写,言辞铿然有声,一位从金戈铁马中浴血奋战而出的英雄形象巍然屹立。虽然诗人对狄司马的功勋、神采有较多的着墨,但最终落笔之处还是他内在品质的高尚。到慷慨陈词于君王之前是狄司马内心之高洁而外露为信守然诺、奋勇杀敌、功勋赫赫的极致。在这极致之时笔锋陡转,言及狄司马为权贵所嫉,难以一展抱负,对比强烈,令人于恍然若失中领悟到更深的人生哲理。最后诗人劝勉友人不要灰心,相信功业终有成就之日,这正是诗人对友人的钦佩是根本于其志行高洁,而非表面的功勋显耀的体现。全诗语言古拙,对仗工整,一韵到底,表现了诗人卓越的文艺才能。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6-10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