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二章

:
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昔日昔时经此地,
看来看去渐成川。歌台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胜往年。
莫言波上春云少,只为从龙直上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蔡孚

蔡孚,开元中为起居郎。做有著名的诗集有两首。一为《奉和圣制龙池篇》,另一为《打球篇》。 4篇诗文

猜你喜欢

胡无人

: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在霜风凌厉、大漠草凋之际,胡人又背着精坚的弓箭,骑着骄悍的战马入侵了。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这时,朝廷派出威猛如霍嫖姚一样的将军,率领三十万战士出征迎敌。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将士们腰插着速如流星一样的白羽箭,手持闪耀着秋莲寒光的利剑。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向着战场进发。朝廷大军在玉门关与胡兵雪中交战,敌人的箭簇像沙石一样的射在我军战士的衣甲上。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双万龙争虎斗,经过多次回合的激战,战士们奋勇杀敌,又有太白入月,胡虏必灭的吉兆,大家都坚信一定能够打败敌人。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敌虏可摧,胡星将灭,要将胡虏彻底消灭。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将胡虏之首悬挂在空中,将羽虏之尸埋在边塞上,看他们可敢再来兴兵浸犯?

胡无人,汉道昌。
胡无兵将可侵,中国自然和平昌盛。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陛下圣寿三干岁,稳坐庙堂之上,但须高歌汉高祖的大风歌:“安用猛士兮守四方!”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2-103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jīn)干精坚胡马骄。
“严风”句:谓冬天的寒风将雪刮起,塞外湖沼边的水草凋零。严风,冬天的风。海,胡地沙漠中的湖沼,即所谓“海子”。筋干:谓弓箭精良坚固。筋:弓弦也。干:即竿,箭杆也。骄:马强壮的样子。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huò)(piáo)(yáo)
“汉家”二句:谓汉家派猛将与胡兵交战。霍嫖姚:即霍去病,这里泛指猛将。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xiá)
“流星”二句:言战士腰插白羽箭,宝剑出匣,光芒四射。流星白羽,指箭。流星,喻箭之疾速。白羽,以箭羽代指箭。秋莲,宝剑上饰以秋莲之花,亦喻宝剑洁白清冷。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lǔ)箭如沙射金甲。
“天兵”二句:写胡汉交兵。汉兵在大雪纷飞中,开赴玉门关;胡兵射箭如沙,顽强对抗。天兵,王师,即汉家朝廷大军。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云龙”句:喻两军厮杀之激烈,如龙虎相斗。云龙风虎,皆阵名。尽交回,言交战激烈也。太白:星名,一名启明星。太白入月,按星象家的说法,太白星主杀戮,入月入昴为灭胡之象。诗文中常指战事。摧,挫败。

敌可摧,旄(máo)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旄头灭:灭胡之星象。旄头,也作髦头,即昴星,为胡星。这里代指胡兵。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sài)(bàng)
紫塞:北方边塞。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三千霜:三千岁。霜:谓秋也。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2-103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诗写胡汉交战。“汉”并非特指汉朝,汉朝以后,凡中原汉族所建立的王朝,皆称“汉”。诗人站在中原汉族的立场上,希望汉军战胜胡兵,清除中原汉族疆域边境上北方游牧民族贵族武装的侵扰,让边疆人民过上宁静的生活。此诗的主题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全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胡汉两方兵强马壮。首句写边地风雪凋草,烘托战争的残酷。接着极力描写胡人兵强马壮,汉军兵多将勇,暗示将有激烈的战争发生。诗写汉军的人多势众,将谋兵勇,反映出诗人希望汉军克敌制胜的感情倾向。中间四句为第二段,以龙虎交战为喻,写战斗的激烈。“天兵照雪”、“虏箭如沙”,如黑云压城,使人不寒而栗。剩余部分为第三段,表达诗人希望汉军大败胡兵,进而彻底消灭胡人的强烈愿望。

  此诗描写汉家将士与胡人军队在战场中遭遇,双方排兵布阵,将士出击进攻,场面激烈。特别是对汉军将士的英勇杀敌,写得气势豪迈,慷慨不凡。由于古代中国胡汉战争频发,而自宋以来,汉军往往处于劣势,因此这首《胡无人》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异曲同工,都能对饱受屈辱的中原人民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从而得到广泛流传。

  李白这首《胡无人》是否有本事,注家意见不一,难以定论。因为中唐诗人段成式著《酉阳杂俎》,有”及 (安)禄山反,(李白)制《胡无人》“之说,是否如此,别无旁证。另外,诗末有无“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用猛士守四方”这三句也难以确定。而有无这三句,对诗的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

参考资料:

1、 李曼农.《胡无人》本事说.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2000.2、 作品鉴赏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三十年来寻剑客

: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多年来,我都在寻找一把斩断人生烦恼的剑;都没注意到时节的变化,秋去春来,岁月几何。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自从我那时见到灼灼红艳的桃花以后,一直到现在,更加坚信不疑我所悟到的真理。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剑:慧剑,斩断烦恼之慧剑。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宿龙兴寺

:
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
造访龙兴寺,夜深忘记了归去;青青古松树,掩映佛殿的大门。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方丈室里宽敞干净,灯火通亮;和尚披衣系着佛珠,吟诵诗文。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心地像阳光般明亮,纯洁透明;佛法如莲花般圣洁,微妙清静。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天女撒下的花朵,飘落佛前;衔花翻飞的鸟儿,离去无声。

参考资料:

1、 刘炜评主编.唐诗宝鉴·山水田园卷.陕西: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15-16

香刹(chà)夜忘归,松清古殿扉(fēi)
香刹:寺院。此指龙兴寺。忘归:忘返。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方丈室:指寺院住持的居室。比丘:和尚。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心:禅心。青莲:青色莲花,佛书中多喻眼睛。喻法:用事例比喻来讲佛法。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xián)飞。
天花:天女所散之花。

参考资料:

1、 刘炜评主编.唐诗宝鉴·山水田园卷.陕西: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15-16
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此诗写龙兴寺环境清凉寂静,寺内的僧人善良勤勉,日夜为香客祈福,对佛法的钻研很勤奋。诗人具体通过“灯明方丈室”、“青莲喻法微”来点明。作为辅助,诗人用了“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净”两个句子,逻辑上很严密。为了展现龙兴寺环境的优美,诗人用到了对比这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殿内是低低的诵经声,殿外却有山禽自由来去。俗话里常用“门可罗雀”形容人家的偏僻冷清,这里诗人就用“处处衔鸟飞”来写照寺内庭园中的清静。佛门之内不得喧哗吵闹是常理,用易于明白的修辞来表现其实也显露了诗人的修养,这样写寺庙是很妥当的。当然如果这里把“处处衔鸟飞”理解成是与僧人心静之态做对比,更突出了龙兴寺和尚的修为,也是可以的。

  有寺无僧不成灵静,有僧无寺不成雅意。龙兴寺既有古刹的风貌,又有修行高深的僧侣,所以自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贫女

: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682-1683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426-427页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171-172页 .

蓬门未识绮(qǐ)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绮罗: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制品。这里指富贵妇女的华丽衣裳。拟:打算。托良媒:拜托好的媒人。益:更加。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jiǎn)梳妆。
风流高格调:指格调高雅的妆扮。风流:指意态娴雅。高格调:很高的品格和情调。怜:喜欢,欣赏。时事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时世:当世,当今。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针:《全唐诗》作“偏”,注“一作纤”。斗:比较,竞赛。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苦恨:非常懊恼。压金线:用金线绣花。“压”是刺绣的一种手法,这里作动词用,是刺绣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682-1683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426-427页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171-172页 .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托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客观上看:“谁爱托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意思是说: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意思是说: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调愈高,和愈寡。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啊。“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独白到此戛然而止,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默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托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进行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语言没有典故,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又细腻又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

  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托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压,呼出那“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这最后一呼,以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参考资料:

1、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Journal of C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2009年01期 2、 蒲松龄研究 , Study on PuSongling,1993年Z1期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368-1369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征人怨 / 征怨

: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年复一年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滔滔黄河绕过黑山,又奔腾向前。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2-67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94-395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9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zhāo)朝马策与刀环。
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朝朝:每天,日日夜夜。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白雪归青冢(zhǒng),万里黄河绕黑山。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2-67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94-395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9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意思是:年复一年,驰骋于边塞关城之间;日复一日,横刀跃马,征战杀伐。这两句“岁岁”和“朝朝”相对,强调了战争的频繁和生活的枯燥。又加以“复”和“与”字,把四个边塞特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 人感觉这种单调的生活无尽无穷,其中自然透出了怨情。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好像征人的怨气已经发泄尽,其实,征人的怨何止这些呢?他不仅从年年岁岁的漫长时间中感受到枯燥苦闷,而且面对眼前看了千万次的景象,他也感到怨恨无处不在,所以有了三、四两句的描写。

  “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这首七绝,通篇没有写一个“怨”字,也没有直接发出怨语,诗人紧紧围绕产生怨情的原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着墨,用极为凝练的语言,通过对繁忙枯燥的征战生活和边塞荒凉 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征人的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怨情,让人读来回肠荡气。

  在语言运用方面,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全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的确是不多见的。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2-67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94-395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