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那堪 一作:不堪)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是受案听讼的公堂,那里有数株古槐树。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但听讼公堂在此,像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每到傍晚太阳光倾斜,秋蝉鸣唱,发出轻幽的声息,凄切悲凉超过先前所闻。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唉呀,蝉声足以感动人,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能。所以,它的清廉俭信,可说是禀承君子达人的崇高品德;它蜕皮之后,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等待时令而来,遵循自然规律;适应季节变化,洞察隐居和活动的时机。有眼就瞪得大大的,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视;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不因世俗浑浊而改变自己本质。在高树上临风吟唱,那姿态声韵真是天赐之美,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我的处境困忧,遭难被囚,即使不哀伤,也时时自怨,像树叶未曾凋零已经衰败。听到蝉鸣的声音,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触景生情,感受很深,写成一诗,赠送给各位知己。希望我的情景能应鸣蝉征兆,同情我像微小秋蝉般的飘零境遇,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这不算为正式文章,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
深秋季节寒蝉叫个不停,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那堪 一作:不堪)
怎么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参考资料:
1、 沈熙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14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mò)。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huì)蛄(gū)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曩时:前时。将:抑或。徽纆: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蟪蛄:一种比较小型的蝉。缀诗:成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
西陆:指秋天。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深:一作“侵”。
那堪玄鬓(bìn)影,来对白头吟。(那堪 一作:不堪)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作“不堪”。白头吟:乐府曲名。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予心:我的心。
参考资料:
1、 沈熙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14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那堪 一作:不堪)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意思是,秋天蝉声不断,引起了身陷囹圄的诗人的无限愁思。诗人触景生情,情因景生。情感从何而来,是因闻见了蝉声。该诗用起兴对起开篇,将蝉声与愁思对举,两相映照,下笔自然,工稳端庄。即是咏物,物必在先。首句咏蝉,次句写己。咏物非本意,借物抒情才是目的。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指代囚犯。在此指诗人自己。《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因楚国在南方,南冠一词,便由此而生。后人借来用以指囚犯。首联两句诗衔接自然,浑然天成。写蝉时,抓住两点:时间是秋,动作是唱;写人时,抓住三点:身份是囚犯,心理活动是愁思,愁思的程度是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承接首联,是隔句相承。第三句承接第一句继续写蝉,第四句承接第二句继续写己。不堪:承受不了。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玄鬓称蝉。白头吟:乐府曲名。据《西京杂记》说,西汉时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对才女卓文君的爱情发生危机,卓文君作《白头吟》诗:“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司马相如回心转意,两情重归于好。“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的字面意思是,蝉凄切的悲声仿佛是在一遍遍吟唱卓文君的《白头吟》“凄凄重凄凄”,这声音真难以让人忍受。深层意思是,蝉啊,你不该对着我这鬓发苍白的牢狱之人唱你凄凉的歌。你的吟唱正好刺痛了我的内伤,正好引起了我的愁思。骆宾王巧借“白头吟”用来一语双关,加深了原意。首联写听觉,由蝉及人,闻蝉声而动客思;这一联写视觉,由己及蝉,观玄鬓而自悲伤。蝉是玄鬓,我却白头;我身陷囹圄,它来往自由;它倚树高唱,我独自哀愁。它如今的玄鬓,我过去也曾拥有,别看我现在白发满头!它如今的吟唱,我过去也曾练就,别看现在用铁锁锁紧了我的歌喉!蝉啊,你就是我的从前,你就是我的化身,我何时能脱去囚服像你一样蜕皮羽化,获取自由?这两句诗沉郁深婉,感人至深,令人叹惋。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诗人字字咏蝉,字字借蝉自况。“露重”、“风多”言环境险恶;“飞难进”言难以进取;“响易沉”言声音难以发出。蝉如此,我和它还会有什么两样?这两句诗至少有两层意思。表层意思是在咏蝉,深层意思是在借物抒怀。在这里,蝉即我,我即蝉。“露重”、“风多”又特指政治环境险恶;“飞难进”又特指诗人在人生仕途方面难以进取;“响易沉”更特指自己的言论难以发出。诗人结合自己的身世和处境,在选取意象方面十分精当,用露和风两种自然现象既适用于蝉,又适用于人。这里的露和风,一旦入诗,就不是普通的自然现象,而是注入了诗人的情感,由物象转化成了意象。所以,“露重”、“风多”就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是咏蝉,处在不同环境的人所选的角度和立意皆不相同。初唐虞世南也有一首诗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身居高位,诗的字里行间迸发出的都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难见半缕愁绪。因冤狱而被投入大牢的骆宾王岂可跟虞世南同日而语。同是写露,在虞诗中用来供蝉饮,在骆诗中则因“露重”而“飞难进”;同是写风,在虞诗中不用借,因蝉已身居高位;在骆诗中则嫌“风多”,自己的声音难以发出。所以二人同咏一物,题材相同,时节相同,则立意迥异。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来替诗人雪冤。“卿须怜我我怜卿”,意谓: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灵光”,而且有时须作“龙吟”,以发“仙声”。对照杨炯的《从军行》与杜甫《蜀相》,两诗若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的“龙吟”句殿后,直抒胸臆,剖献“诗心”,则全篇就木然无光了。此诗亦然,尾联诗人愤情冲天,勃发“龙吟”,喷出蕴蓄许久的真情:“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遂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这颗诚心恰如其《序》所说,乃“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宁饮坠露也要保持“韵姿”。正是这裂帛一问,才使《在狱咏蝉》成为唐诗的卓荦名篇,超然于初唐诸宫体艳诗之上。
参考资料:
1、 沈熙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14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陡峭的岸边狂风大作,凄冷的房屋里只有点点微弱烛光。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猿猴露宿在结霜的山岭,深夜时分江边还有鸟儿飞过。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身着短衣独自坐着,手握宝剑悲歌长叹。
烟尘绕阊阖,白首壮心违。
烟尘环绕着那雄伟宫门,已是两鬓斑白,满怀壮志却无处施展。
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烟尘绕阊(chāng)阖(hé),白首壮心违。
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虎踞龙蹲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生。
乱石如虎踞龙蹲满地纵横,陨星的光芒渐灭雨痕渐生。
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
不要把东西通道全都阻塞,会哭坏了那位厨头阮步兵!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3-104虎踞(jù)龙蹲(dūn)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生。
虎踞龙蹲:形容怪石雄伟之状。此用以暗示有志于世的才士。雨痕:雨点打在细砂、泥或粘土上形成的小浅坑,有时保留在沉积岩的层面上。
不须并碍(ài)东西路,哭杀厨头阮(ruǎn)步兵。
不须:不要。并:同时。碍:妨害,限阻。阮步兵:即阮籍,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3-104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石点题。“虎踞龙蹲”既是写石,又是用典。以“龙蹲”代孔子,用“虎踞龙蹲”形容非常之人,才华之士,在唐人的作品中常可见到。如卢照邻《南阳公主集序》:“龙蹲东鲁,陈礼乐而救苍生;虎踞西秦,焚诗书以愚黔首。”李商隐在这里借以描绘石积于地,辨其姿态,如虎伏欲跃,如龙卧欲飞,以暗示有志于世的才士。而“纵复横”三字则陡转急下,尽写虎石翻仰、龙石横陈的一片散落凋零,紧扣题目中的“乱”字,点出才士失志受挫之意。联系到《易·乾卦》中的“云从龙,风从虎”,更令人有志士沦落之感。“星光渐减雨痕生”一句也为用典。古人以为,地上之石,本天上之星,故《黄石公》曰:“石者,星质也。”《左传》以“陨星”解释“陨石”,并且有“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此处以陨星紧扣题目中的“石”字,并以天落之星来暗示才士不凡,回应上句中的“虎踞龙蹲”。然而,星堕人间,光采渐渐泯灭;雨水浸渍,又留下了道道深痕。这是艰难世道、无情风雨刻下的印迹,这是历经沦贱艰虞的生活标识。这两句的含意有四层:一谓石乃陨星,本质不凡;二谓落地化石,星光泯灭,遭际不幸;三谓石形如龙似虎,雄姿依稀;四谓纵横散乱,风雨剥蚀,饱尝艰难;层层转进,于写石之中寄寓了诗人的坎坷不平之志。
诗的后两句因石而寄慨。阮步兵(阮籍)生当魏晋鼎革之际,社会现实的混乱动荡,政治斗争的血腥杀戮,使他非但才志不得施展,而又时有生命之忧,内心痛苦万状。《晋书》记载,阮籍不与世事,酣饮为常(实亦借酒避祸)。闻步兵厨营人善酿酒,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又常醉意驾车,不由路径,至不可行处,便恸哭而返。李商隐此处就是用阮籍之事以抒发自己的穷途之悲。“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即是说,星落光灭,散乱纵横,又加以雨痕水渍,使人观此石便已有世事险恶、人生唯艰之痛,根本不用像阮籍一样驾车寻路、至行不通时方悲途穷。这样的表达方式,比直说自己有阮籍穷途之悲更沉痛,而且纤徐委婉,耐人寻味。纪昀评此诗,曾谓冠阮籍以“厨头”,语言“粗鄙”、“不佳”(见《李义山诗集辑评》)。其实,阮籍名为求官,实为求酒,至官之日,便与刘伶痛饮。酒乃厨头所酿,称他为“厨头”,是以讥讽的笔调写阮籍的无可奈何的悲哀,又是借阮籍为“厨头”抒发自己的才志不得其所的悲愤。这也是李商隐诗的语意曲折之处。
想要真正理解像李商隐这样喜用僻典、情思幽微的诗人的作品,就要注意分辨那透过客观物象以传达主观情怀的信号。《乱石》一诗,各注家说法不一:或以为是讥刺令狐绹,或以为是愤怨仕途不通,或以为是痛恨小人蔽贤;但莫不以诗中之石为阻碍路途的劣物。此意均由题目中的“乱”字生出。但是,“乱”本形容石落散乱之态,并非指石本身;以陨星指小人,也不符合古典诗歌的表达习惯;诗曰“光渐灭”、“雨痕生”义分明寄同情于陨石。而且,如果是乱石挡路,诗人就不必说“不须并碍东西路”了。可见诗中写石并不从“挡路”着眼。正因为那弃置散落、风雨侵蚀的星石的形象已凝聚了多重才士失志受挫的含意,所以引起屡试不第、沉沦漂泊的诗人的共鸣。“不须”二字,尤见悲愤。
这首诗咏石而有穷途之悲,悲石之命运与己之不幸相同,悲石只为悲人。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3-104朝登大庭库,云物何苍然。
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
我来寻梓慎,观化入寥天。
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
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
朝登大庭库,云物何苍然。
迎着朝阳,登上曲阜城高耸的大庭库,四下了望,周围灾变的气氛浓厚。
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
火起的地方已经分辨不出那是陈国那是郑国,烟浓得把邹国和鲁国都混淆不清。
我来寻梓慎,观化入寥天。
我来这里寻找梓慎,那位鲁国最杰出的预言家,请教请教如何静默,得与苍天一体,以预测未来的命运。
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
但是,只看到北风吹着古老的松树,松针发出的声音好象弹奏着五弦琴。
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
皇帝梦终于破灭,山川充满的是后人的叹息声声。
朝登大庭库,云物何苍然。
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
我来寻梓慎,观化入寥天。
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
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
从此诗所表达的情绪与景物看,此诗应该作于安史之乱以后,贬低遍地烽火一片狼籍,不象是此前所作,没有那样的景遇。但是,安史之乱以后,李白已经到了江南,在江西九江一带。李白的子女却阻隔在曲阜那一带,因为当时李白的田地在那里。
所以,很难断定此诗的创作时间,难道又是李白梦游?帝图终冥没:难道指安禄山的失败?那李白叹息的是唐玄宗引起的巨乱?没有早听他的预言?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
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 李斯出上蔡门打猎。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鵕兔何足言?
钓的是周文王猎的是秦始皇,目的是安黎民平天下,那些小鱼狡兔有什么意思?
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
风云际会,天张云卷是有天数的,你们别叹息我现在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于公白首大梁野,使人怅望何可论?
白发苍苍的于公是大梁的野老隐逸,使人怅望而不可一论。
即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
既然知道朱亥是壮士豪杰,且愿收心于秋毫笔墨之中。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秦国与赵国龙争虎斗,逐鹿中原,舍命救公子。
裴生览千古,龙鸾炳天章。
裴生你尽览千古典故,文章炳辉如腾龙飞鸾。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悲吟诗歌,宛如雨雪撼动林木,放书辍剑思念父母高堂。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劝你一杯酒, 拂去你衣裘上的冰霜。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你为我跳楚舞, 我为你唱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我马上要去沙漠探虎穴,鸣鞭走马越过黄河。
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
别像荆柯在易水分别那样,面对歧路便痛哭流涕!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丁放.《盛唐诗坛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25太公渭(wèi)川水,李斯上蔡门。
太公: 指姜太公吕尚。未遇周文王前曾钓于渭水。李斯:秦相,未入秦前曾在家乡上蔡东门猎兔。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鵕(jùn)兔何足言?
“钓周”二句:承上二句,意谓吕尚、李斯后来助周、秦成就大业, 当其钓、猎之际,小鱼、狡兔对他们而言又何足道。鵕(jùn)兔,狡兔。
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dī)触藩。
“天张”二句:意谓终有前途光明之时,我辈不须丧失信心。天张云卷,犹言天开云收。羝触藩:喻处境困顿。
于公白首大梁野,使人怅望何可论?
于公:指于逖。大梁: 今河南开封。
即知朱亥(hài)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
“即知”四句:用侯赢事。侯赢,战国时魏之隐士,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抱关者(守门人),魏公子信陵君器之,待为上宾。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裴生览千古,龙鸾(luán)炳天章。
龙鸾:喻华美之文。天章:即文章。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chuò)剑思高堂。
“悲吟”二句:用曾子事,谓裴十三的诗歌悲吟雨雪,怀念父母。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虎穴、沙漠:皆指幽州。
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丁放.《盛唐诗坛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25诗的前半是用典,先写世间旧事,继写现在,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拂尔裘上霜”表明是冬季。“劝尔一杯酒”表明是在言别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向正要离去人们告别的情景,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即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
在对古人的一番追思之后,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此刻的人生:“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接下来就写送行者,“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这句用了直叙,只说歌与舞。一人歌唱,一人跳舞,互相在饯别送行。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语及其幽州之行,仅末四句而已。“且探虎穴”四字很值得探究。前曾言“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昌浩》),直到此诗最后一联迸出“耻作易水别”,以用典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临歧泪滂沱”,此句耐人寻味,且“临歧”二字又妙极,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用典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既赞美了对朋友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与于、裴二位的深厚情谊。
该诗反映了李白北上幽州心情从一时冲动到疑虑微妙之变化,在用韵上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参考资料:
1、 诸传中 .《李白诗影》: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