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郭给事

: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高高的宫门和楼阁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桃李技叶茂密,柳絮随风飞舞。

禁里李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皇宫里钟声稀李,官舍中办公的官吏已经很少,门下省里只听见鸟鸣。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早晨步入金殿时玉佩摇晃,夜晚捧着皇帝的诏书拜别宫门。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想勉强跟着您一同进退,无奈我已衰老,会因病卧床而解下我这身官袍。

参考资料:

1、 方笑一评注.唐诗三百首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230-2312、 (清)蘅墉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评注:三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259-260

洞门高阁霭(ǎi)馀辉,桃李阴阴柳絮(xù)飞。
洞门:指深宫中重重相对相通的门。霭余辉:遮蔽住落日的光辉。阴阴:枝叶茂密的样子。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禁里:禁里:禁中,即皇宫中。省:指唐门下省。

晨摇玉佩趋(qū)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wéi)
玉佩:官员身上佩带的玉石饰物。趋:小步而行。奉:“捧”的本字。天书:皇帝的诏书。拜琐闱:指毕恭毕敬地离开宫门。琐闱,宫门。因宫门上刻着连琐图案并以青色饰之,故得名。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强:勉强。从君:喻在朝做官。无那:无奈。卧病:生病卧床。解朝衣:喻不再做官。

参考资料:

1、 方笑一评注.唐诗三百首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230-2312、 (清)蘅墉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评注:三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259-260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王维的后半生,虽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然而在官场上却是“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旧唐书·王维传》)因此,在他的诗作中,这类应酬的题材甚多。这首诗,既颂扬了郭给事,同时也表达了王维想辞官隐居的思想。写法上,诗人又别具机杼。最突出的是捕捉自然景象,状物以达意,使那颂扬之情,完全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中,从而达到了避俗从雅的艺术效果。

  首联“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是写郭给事所在门下省的暮春晚景。门下省官署较大,其间门户重叠,楼宇高耸,在落日余晖的笼罩下,显得十分壮丽。时当暮春,院中的桃李已成绿荫,柳絮在轻轻地飞扬。郭给事在这样幽雅的环境中居官,想来是很可乐的。

  诗的前两句着意写郭给事的显达。第一句“洞门高阁”,是皇家的写照,“余晖”恰是皇恩普照的象征。第二句“桃李阴阴”,突显出郭给事桃李满天下,而“柳絮飞”意指那些门生故吏,个个飞扬显达。前后两句,形象地描绘出郭给事上受皇恩之曝,下受门生故吏拥戴,突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颔联“禁里疏钟宫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是写郭给事在省中值晚班的悠闲自在。宫禁里晚钟敲响,官吏散归,留下一片清静给郭给事,他怡然自得地欣赏着鸟鸣。作为门下省的副长官,他掌管着审核政令的重大职事,倘若有心于国事,如何能有此闲心欣赏鸟鸣?联系杜甫在门下省值班时“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春宿左省》)的情景,便可知道这位郭大人是位怎样的官吏了。此联的“官舍”、“省中”均指门下省,重复用词,也表现出作者的无话强说之状。

  此两句写郭给事居官的清廉闲静。如果说前两句的景状是华艳的,这两句就转为恬淡了。一个“疏”字,一个“稀”字,正好点染了这种闲静的气氛。诗人描写“省中啼鸟”这个现象,意味甚浓。一般说,官衙内总是政务繁忙,人来人往,居然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正活画出郭给事为官的闲静。

  王维作诗,善于抓住自然界中平凡无奇的景或物,赋予它们某种象征意义。“省中啼鸟”,看起来是描写了景致,其实,是暗喻郭给事政绩卓著,时世太平,以致衙内清闲。虽是谀词,却不着一点痕迹。

  颈联“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是写郭给事官职的显要。早朝时摇弄出玉佩的美音去金殿朝见皇帝,傍晚时捧着皇帝的诏书回到门下省给官吏们宣读。他那恭谨的样子,有一个“趋”和一个“拜”字生动地描写出来了。“晨”、“夕”两字,则使人感到他时时紧随皇帝左右,处于一种令人嘱目的地位。从全诗结构看,这里是极扬一笔,为最后点出全诗主旨作好准备。

  诗的末两句作了一个急转,从谦恭的语气中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意向:我虽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还是让我辞官归隐吧!这是全诗的主旨,集中地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唐人的很多酬赠诗中,往往在陈述了对酬者的仰慕之后,立即表达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然而王维此诗,却一反陈套,使人感到别开生面。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68-169页2、 韩成武 张国伟主编.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04月第1版:370-3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高的宫门和楼阁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桃技叶茂密,柳絮随风飞舞。
皇宫里钟声稀疏,官舍中办公的官吏已经很少,门下省里只听见鸟鸣。
早晨步入金殿时玉佩摇晃,夜晚捧着皇帝的诏书拜别宫门。
想勉强跟着您一同进退,无奈我已衰老,会因病卧床而解下我这身官袍。

注释
郭给事:郭承嘏,字复卿。“给事”,即给事中,是唐代门下省的要职,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地位是十分显赫的。
洞门:指深宫中重重相对相通的门。
霭余辉:遮蔽住落日的光辉。
阴阴:枝叶茂密的样子。
禁里:禁里:禁中,即皇宫中。
省:指唐门下省。
玉佩:官员身上佩带的玉石饰物。
趋:小步而行。
奉:“捧”的本字。
天书:皇帝的诏书。
拜琐闱:指毕恭毕敬地离开宫门。琐闱,宫门。因宫门上刻着连琐图案并以青色饰之,故得名。
强:勉强。
从君:喻在朝做官。
无那:无奈。
卧病:生病卧床。
解朝衣:喻不再做官。

参考资料:

1、 方笑一评注.诗三百首/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唐诗三百首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230-2312、 (清)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评注:三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259-26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维的后半生,虽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然而在官场上却是“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旧唐书·王维传》)因此,在他的诗作中,这类应酬的题材甚多。这首诗,既颂扬了郭给事,同时也表达了王维想辞官隐居思想。写法上,诗人又别具机杼。最突出的是捕捉自然景象,状物以达意,使那颂扬之情,完全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中,从而达到了避俗从雅的艺术效果。

  首联“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是写郭给事所在门下省的暮春晚景。门下省官署较大,其间门户重叠,楼宇高耸,在落日余晖的笼罩下,显得十分壮丽。时当暮春,院中的桃李已成绿荫,柳絮在轻轻地飞扬。郭给事在这样幽雅的环境中居官,想来是很可乐的。

  诗的前两句着意写郭给事的显达。第一句“洞门高阁”,是皇家的写照,“余晖”恰是皇恩普照的象征。第二句“桃李阴阴”,突显出郭给事桃李满天下,而“柳絮飞”意指那些门生故吏,个个飞扬显达。前后两句,形象地描绘出郭给事上受皇恩之曝,下受门生故吏拥戴,突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颔联“禁里疏钟宫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是写郭给事在省中值晚班的悠闲自在。宫禁里晚钟敲响,官吏散归,留下一片清静给郭给事,他怡然自得地欣赏着鸟鸣。作为门下省的副长官,他掌管着审核政令的重大职事,倘若有心于国事,如能有此闲心欣赏鸟鸣?联系杜甫在门下省值班时“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春宿左省》)的情景,便可知道这位郭大人是位怎样的官吏了。此联的“官舍”、“省中”均指门下省,重复用词,也表现出作者的无话强说之状。

  此两句写郭给事居官的清廉闲静。如果说前两句的景状是华艳的,这两句就转为恬淡了。一个“疏”字,一个“稀”字,正好点染了这种闲静的气氛。诗人描写“省中啼鸟”这个现象,意味甚浓。一般说,官衙内总是政务繁忙,人来人往,居然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正活画出郭给事为官的闲静。

  王维作诗,善于抓住自然界中平凡无奇的景或物,赋予它们某种象征意义。“省中啼鸟”,看起来是描写了景致,其实,是暗喻郭给事政绩卓著,时世太平,以致衙内清闲。虽是谀词,却不着一点痕迹。

  颈联“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是写郭给事官职的显要。早朝时摇弄出玉佩的美音去金殿朝见皇帝,傍晚时捧着皇帝的诏书回到门下省给官吏们宣读。他那恭谨的样子,有一个“趋”和一个“拜”字生动地描写出来了。“晨”、“夕”两字,则使人感到他时时紧随皇帝左右,处于一种令人嘱目的地位。从全诗结构看,这里是极扬一笔,为最后点出全诗主旨作好准备。

  诗的末两句作了一个急转,从谦恭的语气中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意向:我虽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还是让我辞官归隐吧!这是全诗的主旨,集中地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唐人的很多酬赠诗中,往往在陈述了对酬者的仰慕之后,立即表达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然而王维此诗,却一反陈套,使人感到别开生面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68-169页2、 韩成武 张国伟主编.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04月第1版:370-3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这首酬和诗,是王维晚年酬赠与给事中郭某的。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68-16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60篇诗文

猜你喜欢

长相思三首

: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啼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啼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长相思,在长安。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长相思,摧心肝。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美人在时,有鲜花满堂;美人去后,只剩下这寂寞的空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床上卷起不睡的锦绣袭被,至今三年犹存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香气是经久不润了,而人竟也有去无回。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这黄叶飘髦更增添了多少相思?露水都已沾湿了门外的青苔。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49-50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42-143 .3、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65-966 .4、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71-72 .

长相思,在长安。
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luò)(wěi)秋啼金井阑(lán),微霜凄凄簟(diàn)色寒。
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的井栏。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wéi)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lù)水之波澜。
渌:清澈。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关山难:关山难渡。

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欲素:一作“如素”。素:洁白的绢。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shǔ)琴欲奏鸳(yuān)(yāng)弦。
赵瑟:一作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奏瑟。蜀琴:一作弦乐器,古人诗中以蜀琴喻佳琴。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此处泛指塞北。

忆君迢(tiáo)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横波:指眼波流盼生辉的样子。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yú)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卷不寝:一作“更不卷”。闻余:一作“犹闻”。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落:一作“尽”。湿:一作“点”。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49-50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42-143 .3、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65-966 .4、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71-72 .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啼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啼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其一

  这首诗大致可分两段。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啼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啼,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其二

  此诗首句“日啼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开篇造境,渲染了愁苦迷蒙的相思气氛,暮啼低沉烟雾缭绕的景物特征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压抑之感,奠定了整首诗的悲凉调子。夕阳斜暮,渐渐西沉,几簇花丛在低沉的暮啼里显得朦朦胧胧,如被烟雾缠绕。这种如烟似梦的感知显然部分来源于思妇的眼睛,来源于思妇被相思愁绪紧紧包裹的内心。牵肠挂肚的相思使思妇所观所感的一切都带上了浓重的忧郁啼彩,不独花朵,也非烟雾使然。黑夜拉开帷幕,思妇却没有进入梦乡,对丈夫切切的思念使她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更可恼的,是那一轮明月,依旧发出如绢如素光洁皎然的光辉,透过孤独的窗棂,搅得多情人心绪难宁。在这句诗中,代表着团圆的明月,因其特定情境而被诗人塑造成一个冷漠的、不解离人情怀的形象。北宋晏殊《蝶恋花》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也是这个意思。面对月啼如水良辰美景,思妇却只能让他虚设,想起从前种种,一颗心久久不得平静。虽然思念只是徒劳,却也心甘情愿,无心睡眠。“日”与“月”在交替,白昼与黑夜在轮回,思妇的相思也像波浪中的小船,翻腾不息,相思之苦,也只有思妇最为明了。诗人用“愁”字把这种感情明白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无法安睡的思妇,只好在月下弹一曲哀伤凄美的琴瑟,在回忆和期待中与心上人夫唱妇随。是有“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两句,琴瑟合鸣,鸳鸯凤凰都是用来喻指夫妻美满之意,诗人在这里互文见义,旨在表达思妇望夫心切而又无法排解的愁绪。琴瑟都作为传情达意之物,至于“蜀琴”,更被人传说与司马相如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有所关联。但如今琴瑟独鸣,凤凰曲难成,原本以为可以白头到老长相厮守的一对鸳鸯,竟然也天各一方,思妇的伤情可想而知。就连这思君念君为君弹奏的一首相思之曲,也无法令心上人听到,关山重重,天遥地远,纵有动听的音符,又弹于谁听呢?

  紧承这个疑问,作者继续写出,“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曲中真意,绮丽动人,但此情此曲,却无人为我传递,思妇惆怅抱憾也于事无补。只有忽发奇想,托明日和煦的春风飞往燕然,送到夫君的手里,带去我的相思。燕然山远在塞北边疆,就算把相思曲寄到又能如何呢?范仲淹有诗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做此诗的一个补充。只要边疆未靖,那么重逢之念便是惘然。只是思妇的一点聊胜于无的假想罢了。但不管怎样,诗人的奇特想象仍然令人惊叹,思妇情之真、情之切,也令人为之唏嘘。

  “忆君迢迢隔青天”独立成句,又承上启下,以青天的夸张比喻两人相隔万里,从而引出下文思妇回到现实,顾影自怜独自凄凉的描写。

  这四句诗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情形的表达,思妇揽镜自照,发现自己容颜憔悴,不禁悲从中来无法断绝。“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是唐时名句,形象而巧妙、夸张而令人信服地写出了相思成空的思妇的哀伤之状。曾经清澈如水明眸善睐的双眼,而今却成了流泪不止的两眼清泉,如此的想象和夸张让思妇的形象更具灵动的啼彩,艺术之美感也更加深入人心。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一样,令人为之动容。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一句则深得含蓄隽永之妙,以思妇的口吻直抒对丈夫的思念,与前一句相得益彰。思妇不关心自己的容颜憔悴,也不担心自己双眼如泪泉,反而殷殷的希望,丈夫能够早日出现,哪怕他不相信自己切肤入骨的思念也无所谓,只要他早日归来,断肠人也就心满意足了。所谓“不信”云云,无须深究,只是夫妻俩的窃窃私语,取镜相照,更是带有了闺房亲密的意味,显然,在诗人奇特的构思中,在思妇恍惚的思念中,一切又都进入了想象。

  其三

  这首诗一题为《赠远》,一题为《闺情》,而《全唐诗》卷二十五把它与前两首收在一起,题为《杂曲歌辞·长相思三首》。

  这首诗开头“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馀空床”两句诗,是写美人“在时”和“去后”心灵的巨大落差。美人在时,鸟语花香,满堂生辉;美人去后,花儿凋落,只留下一张空空的床。这里并不是说满堂真的有花儿盛开,而是因为有了美人的存在,心灵的花儿缤纷烂漫,姹紫嫣红。有美一人在我堂,满室生辉留余香。因为屋子里有美人的身影,有美人的言笑,有美人的步态,一切便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也便有了流动的气韵和啼彩。只因美人在侧,花是艳的,天是蓝的,风是柔的,雨是润的。而今,物是人非,只有一张空闲着的床,再也不想去触碰。

  诗人不言他物,只选择一张空床,来突出美人离去后的孤独寂寞,是很具匠心的。看到床,他想到了什么呢?他大概想到曾经的床笫之欢,想到了美人的冰肌玉骨,想到了美人的温柔缠绵,想到了美人的娇羞软语吧。美人在怀时,他度过了多少个销魂的夜晚。良宵苦短,日高庸起,那相爱相守的一幕幕,而今,都化作了梦。美人在时,越是幸福快乐,她离去后就越是孤苦和思念。

  美人离开后,床上的绣被也被卷了起来,三年后还能闻到美人的余香。香气缭绕不绝,而美人还没有回来。多少相思,多少难眠之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实不是那香气真的还在,那是相思者思念至极的嗅觉错乱。被搁置了三年的空床,被卷起了三年的绣被,不可能会还留有香气。

  花和床本是无情物,但一旦与自己喜欢的人有关,便涂抹上了感情啼彩。所以,杜甫才会有“感时花溅泪”。《诗经·邶风·静女》中,那个年轻的男子等着心仪的女子,没有等着,抓耳挠腮之际,摆弄着女子送他的荑草,欣喜地吟唱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在他的眼里,荑草美得出奇,但这并不是荑草真的很美,而是美人送给他的,饱含着爱意。

参考资料:

1、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45-348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54-255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闻虫

: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本来在这阴雨连绵的秋夜就辗转难眠,暗处的秋虫还在唧唧叫个不停。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好像唯恐愁人能睡得安稳,一声声渐渐靠近卧床之前。

暗虫唧(jī)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犹恐:仍然担心。犹:相似,如同,尚且仍然,还等。恐:疑虑,恐怕。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杭州春望

: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杭州城外望海楼披着明丽的朝霞,走在护江堤上踏着松软的白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呼啸的钱塘涛声春夜传入伍员庙,娇嫩的绿柳春色包蕴在苏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红袖少女夸耀杭绫柿蒂织工好,青旗门前争买美酒饮“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是谁开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长满青草的小道像少女的绿色裙腰弯弯斜斜。

参考资料:

1、 乔力 .《唐诗精华分卷》 :朝华出版社 ,1991 .2、 李时人 .《古今山水名胜诗词辞典》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1 .

望海楼明照曙(shǔ)霞,护江堤(dī)白踏晴沙。
望海楼: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堤:即白沙堤。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苏小:即苏小小,为南朝钱塘名妓。西湖冷桥畔旧有苏小小墓。

红袖织绫(líng)夸柿蒂(dì),青旗沽(gū)酒趁梨花。
红袖:指织绫女。青旗:指酒铺门前的酒旗。沽酒:买酒。梨花:酒名。作者原注云:“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案此二句写杭州的风俗特产:夸耀杭州产土绫“柿蒂”花色好,市民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参考资料:

1、 乔力 .《唐诗精华分卷》 :朝华出版社 ,1991 .2、 李时人 .《古今山水名胜诗词辞典》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1 .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首联,先推出“望海楼”“护江堤”,是因为楼高、堤长足可贯领通篇,它们在辉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一“明”一“白”,渲衬成一派秾丽畅朗的气氛,渐启以下佳境。在这里,“照”楼曙色和霞光属客观现象,“踏”堤遨游则是游人的兴趣,一静一动,皆从诗人眼中见出,紧扣题目的“望”字。诗中原注:“城东楼名望海楼”,又杭城临钱塘江,故筑堤。次联转过一层,始引出显著的季节特征:春潮汹涌,夜涛摩荡,声响直振吴山顶的伍公庙;柳枝掩映,苏小家正当新绿深处,春光似乎就凝汇在她如花的年华和火一般的热情里……这两句声色交织、虚实相衬,分别从视听感知里生发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联想,一并融进涵纳着深沉悠远的历史内容的“伍员庙”“苏小家”里,使古老的胜迹超越时空,带上了现实感,并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

  第三联从前面连辐直下的四处景点移开目光,注视到民俗人事上来。江南丝织业繁盛,故诗中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物产》记载,这是绫的花纹;又当地产美酒,诗中亦自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这里特以二者并举,描写杭州女工织艺的精巧和当时人们争饮佳醪的民俗风情,勾勒出繁荣兴旺的社会景象。而“红袖”与“青旗”、“柿蒂”与“梨花”的颜色对照、品物相衬,更象一幅工丽雅致的画图,流溢着浓郁活泼的生活情趣。尾联以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场景收束,暗与首句照应。“湖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两旁杂花草木密布,诗中自注说:“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请看,满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飘动,白堤上烟柳葱茏,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绿色飘带。上句就“谁开”提唱,故设问答,接着用了“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西湖,仿佛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妙龄少女的化身。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

参考资料:

1、 周锡卿,施丁,周用宜.山河壮丽:团结出版社,2006-06-01

黄山四千仞(rèn),三十二莲峰。
黄山:古称黟山,唐改黄山。在安徽省南部,跨歙、黔、太平、休宁四县。

丹崖夹石柱,菡(hàn)(dàn)金芙蓉。
菡萏:即荷花。

伊昔升绝顶,下窥(kuī)天目松。
天目:山名,在浙江临安县西北,上有两湖若左右目,故名天目。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yú)踪。
炼玉:指炼仙丹。羽化:指成仙而去。黄山有炼丹峰,高八百七十初,相传浮丘公炼丹于峰顶,经八甲子,丹始成。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温伯雪:名伯,字雪子。李白此处借其名以喻温处士。独往:谓离群而隐居。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shā)井。
丹砂井:黄山东峰下有朱砂汤泉,热可点茗,春时即色微红。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凤吹:用仙人王子乔吹笙作凤鸣事。云车:仙人所乘。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陵阳:即陵阳山,在安徽泾县西南。相传为陵阳子明成仙处。

回溪十六度,碧嶂(zhàng)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niè)彩虹。
桥:指仙人桥,又名天桥、仙石桥,在炼丹台,为黄山最险之处。

参考资料:

1、 周锡卿,施丁,周用宜.山河壮丽:团结出版社,2006-06-01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峰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黄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石柱峰、吴蓉峰、莲花峰,均高耸峭拔。直刺青天,形如蓬荷。王琦在解释前两句诗时说:“诗意则谓黄山三十二峰曲口莲花,丹崖夹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顶之圆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项之开放者,如关蓉之己秀。未尝专指三峰而言也”

  诗人自叙曾游黄山,描写其高峻神秀,有神仙遗踪。 黄山的朱砂泉,自朱砂峰流来,酌饮甘芳可口,浴洗令人心境清廓。气爽体舒。自己来到黄山时,有仙乐呜奏,温处士整理仙车相迎。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踏着彩虹化成的石桥,拜访温处士。

  诗人以丰宫的想像、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黄山壮丽多姿的景象;点出众降、练玉处、丹沙井,使人获得非常亲切的美感。

  诗人凭借他“伊者升绝顶”,游览黄山所得到的印象,根据所送的朋友的“处士”身份及其归居之地,驰骋想象和联想,运用有关的神话传说,创作出了这篇具右浪漫主义特色的作品。前八句正面写黄山,描写它高峡、秀丽,是神仙修炼之地,为写送温处士归山养真修造作为铺垫。 以下十四句从“送”字着笔,是全诗的主旨,中分数层;先写与温处士相遇;次写温处士是游五岳归来,归休黄山白鹅旧居,并希望他在归休之地得道成仙,以引渡自己;再次,“去去”四勺,是写同温处士分手时道剔的话,想象他在途中的经历和将要见到的景象;最后两句写他日相访,表达了诗人对温处士的感情。诗中表现出一种飘然欲仙的浪漫主义色彩。

参考资料:

1、 蔡守湘.历代山水名胜诗选:甘肃教育出版社,1987年09月:第156页-第15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胡歌

: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黑姓蕃王身穿貂鼠皮袭,酒醉之后,便把绣有葡萄图案的宫锦作为赏赐之物送给舞女。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而边关老将却因能征善战,年已七十仍无休止地统兵戍边。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12-113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7-249

黑姓蕃(fán)王貂(diāo)鼠裘(qiú),葡萄宫锦醉缠头。
黑姓蕃王:指统辖一方的少数民族王侯或高级将领。貂鼠裘:即韶皮袍子。葡萄宫锦:绣有葡萄图案的丝织品。宫锦,王宫中所用的名贵丝织品。醉缠头:唐人宴会时,常酒酣起舞,赠舞者以缠头。缠头,古时歌舞的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妆饰,称为“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汉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行兵:统兵作战。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12-113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7-249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诗的前两句写边镇少数民族将领的逸乐,后两句写关西老将长期征战之苦。诗人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鲜明对照,表现了汉、蕃两族将领的苦乐不均,这首诗就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使诗歌境界得到了提升。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两句写边镇少数民族将领的逸乐。从三个方面写黑姓蕃王的生活:一是穿着:貂鼠裘以示名贵;二是宴饮:写纵荡不羁;三是玩物:葡萄宫锦以示器物的奢侈。写边镇蕃王,不去写他的军事生活,而是选择一些细节写他的享乐生活,可以看出他们的地位,他们的骄纵。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两句写关西老将长期征战之苦。“能”,主要不是说具有能力,而是说其不得已。一个“苦”字,是关西老将全部征战生活的写照。“七十”,写出了老将年迈而非确指。“仍”概括了老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征战生活,“苦”字自在其中。写“关西老将”专写其征战生活,与“黑姓蕃王”适成鲜明对照。“黑姓蕃王”逸乐如彼,“关西老将”苦战如此,诗人因而感慨。诗中仅把两种鲜明对照的现象作客观罗列,而写的实际是诗人所感。

  岑参这篇作品以自己边地所见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鲜明对照,表现了汉、蕃两族将领的苦乐不均,这样,这首诗就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使诗歌境界得到了提升。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7-24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