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

: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
庭院深深,杨柳阴浓,在这美丽的环境里燕子双双终日呢喃,占尽风光,一池春水,荡漾着碧波,燕子双双掠水而过。

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池塘中浮萍散漫,池塘上柳絮飘扬。落花随水流去,燕子非常怜惜,便把那一片片的落花衔到梁上的巢里去了。

参考资料:

1、 《青少年课外读物》编写组编.唐诗·宋词·元曲 6: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01:14342、 《彩绘经典.国学篇》编委会编.唐宋词(4):阳光出版社,2015.05:44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ní)(nán)清昼长。碧波新涨喃池塘,双双蹴(cù)水忙。
呢喃:形容喃声说话,泛指女孩子的撒娇时的声音。蹴水:点水,踏水,掠水。

萍散漫,絮飘飏(yáng),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xián)将归画梁。
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水面,叶子扁平,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开白花,称“浮萍”。飘飏:飘扬,飘动飞扬。衔:含着,用嘴叼。画梁:有彩绘装饰的屋梁。

参考资料:

1、 《青少年课外读物》编写组编.唐诗·宋词·元曲 6: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01:14342、 《彩绘经典.国学篇》编委会编.唐宋词(4):阳光出版社,2015.05:44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此词深得其中之昧。处处说燕,而终篇无一燕字。说它写得不像,却很像;说它像,却又不太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而不袭其貌。词人主要通过烘托、陪衬等方法,迂回曲折地描写燕子所处的环境,燕子的声音、动作和体态;同时还借助了明喻和暗喻等手法。词的起首二句先写环境,后写声音。庭院深深,杨柳阴浓,渲染了庭院的深邃静。在这寂静的环境中,唯有双双紫燕,终日呢喃,神态上这就突出了词中的主体。不径说燕子,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勾画出它的特点,接着后面两句,也以同样的结构,先写环境,后写动作,只是词人的眼先已庭院移到池塘。

  一池春水,雨后新涨,碧波荡漾,境极美矣。此时忽有双双燕子,掠水而过。这是以环境之静,烘托燕子之动,动静相宜,便产生优美的情趣。“蹴水忙”三字,可谓得燕子之神。一只燕子刚从水面上点了一下,飞了过去,紧接着又一只燕子从水面上点了一下,飞了过去……飞燕踏水,前后相续,活生生的一幅飞燕闹春图呈现于眼前。虽不言燕,而生动的燕子形象已入读者眼帘了。

  过片二句,通过环境的渲染、烘托,又进一步运用明喻或暗喻摹拟燕子的形象。用比喻亦不易,“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摹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见张炎《词源》论咏物),其妙亦在似与不似之间。“萍散漫”,承上片“池塘”而来。池塘上浮萍点点,逐水飘流,映衬了空中的飞燕。“絮飘飏”承起句“柳阴”而来。既云有阴阴杨柳,自有柳絮飘飏,于中也自然地点出时当絮飞花落的暮春,与《武林旧事》所说的“三月初十日”恰相符合。柳絮在风中飘扬,烘托出燕子在天空飞翔的姿态。其体态轻盈,情韵杳眇,悠然可想。而着一“狂”字,回味无穷。

  结尾二句,是全篇的警策,犹如画龙点睛,全篇因之警动。暮春时节,落红阵阵,有的飘在岸上,有的落入水中,惹人怜惜。词人说:“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写燕子惜花,同时也将人之怜香惜艳的心情反映出来。“落花都上燕巢泥”,是李清照(一作周邦彦)《浣溪沙》中的句子。李清照早于曾觌,曾词人之根可能出于李词。然李词所的只是燕子衔泥筑巢的结果,而曾词则刻画其过程,形象更为生动,情感更加浓厚。同时,下句的“归”字与上句的“去”字,相互呼应,落花逐水而流,而多情的燕子却把它一口一口衔回画梁,筑成芳巢。这就赋予燕子以大雅不俗的性格,实际上也映射出词人自己的“心影”。这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131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庭院深深,杨柳阴浓,在这美丽的环境里燕子双双终日呢喃,占尽风光,一池春水,荡漾着碧波,燕子双双掠水而过。
池塘中浮萍散漫,池塘上柳絮飘扬。落花随水流去,燕子非常怜惜,便把那一片片的落花衔到梁上的巢里去了。

注释
①阮郎归:词牌名,又名“醉桃源”“醉桃园”“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
②呢喃(ní nán):形容小声说话,泛指女孩子的撒娇时的声音
③蹴(cù)水:点水,踏水,掠水。
④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水面,叶子扁平,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开白花,称“浮萍”。
⑤飘飏(yáng):飘扬,飘动飞扬。
⑥衔(xián):含着,用嘴叼。
⑦画梁:有彩绘装饰的屋梁。

参考资料:

1、 《青少年课外读物》编写组编.唐诗·宋词·元曲 6: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01:14342、 《彩绘经典.国学篇》编委会编.唐宋词(4):阳光出版社,2015.05:4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记载,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三月初十,宋孝宗陪太上皇宋高宗,至后苑赏花,“回至清妍亭看茶蘼,就登御舟,绕堤闲游。倚阑闲看,适有双燕掠水飞过,传旨令曾觌赋之,遂进《阮郎归》。”可见这是奉旨填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131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此词深得其中之昧。处处说燕,而终篇无一燕字。说它写得不像,却很像;说它像,却又不太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而不袭其貌。词人主要通过烘托、陪衬等方法,迂回曲折地描写燕子所处的环境,燕子的声音、动作和体态;同时还借助了明喻和暗喻等手法。词的起首二句先写环境,后写声音。庭院深深,杨柳阴浓,渲染了庭院的深邃静。在这寂静的环境中,唯有双双紫燕,终日呢喃,神态上这就突出了词中的主体。不径说燕子,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勾画出它的特点,接着后面两句,也以同样的结构,先写环境,后写动作,只是词人的眼先已庭院移到池塘。

  一池春水,雨后新涨,碧波荡漾,境极美矣。此时忽有双双燕子,掠水而过。这是以环境之静,烘托燕子之动,动静相宜,便产生优美的情趣。“蹴水忙”三字,可谓得燕子之神。一只燕子刚从水面上点了一下,飞了过去,紧接着又一只燕子从水面上点了一下,飞了过去……飞燕踏水,前后相续,活生生的一幅飞燕闹春图呈现于眼前。虽不言燕,而生动的燕子形象已入读者眼帘了。

  过片二句,通过环境的渲染、烘托,又进一步运用明喻或暗喻摹拟燕子的形象。用比喻亦不易,“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摹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见张炎词源》论咏物),其妙亦在似与不似之间。“萍散漫”,承上片“池塘”而来。池塘上浮萍点点,逐水飘流,映衬了空中的飞燕。“絮飘飏”承起句“柳阴”而来。既云有阴阴杨柳,自有柳絮飘飏,于中也自然地点出时当絮飞花落暮春,与《武林旧事》所说的“三月初十日”恰相符合。柳絮在风中飘扬,烘托出燕子在天空飞翔的姿态。其体态轻盈,情韵杳眇,悠然可想。而着一“狂”字,回味无穷

  结尾二句,是全篇的警策,犹如画龙点睛,全篇因之警动。暮春时节,落红阵阵,有的飘在岸上,有的落入水中,惹人怜惜。词人说:“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写燕子惜花,同时也将人之怜香惜艳的心情反映出来。“落花都上燕巢泥”,是清照(一作周邦彦)《浣溪沙》中的句子。李清照早于曾觌,曾词人之根可能出于李词。然李词所的只是燕子衔泥筑巢的结果,而曾词则刻画其过程,形象更为生动,情感更加浓厚。同时,下句的“归”字与上句的“去”字,相互呼应,落花逐水而流,而多情的燕子却把它一口一口衔回画梁,筑成芳巢。这就赋予燕子以大雅不俗的性格,实际上也映射出词人自己的“心影”。这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131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曾觌

曾觌(音di迪)(1109-1180) 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授权知阁门事。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趋奉宫廷,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代表作为《阮郎归》、《水调歌头》《西江月》《定风波》(长相思》、《采桑子》、《眼儿媚》、《忆秦娥》等,其中以《阮郎归》一词为最著名。 109篇诗文

猜你喜欢

好事近·富贵本无心

: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惹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
囊锥刚强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命巾车归去,恐豺狼当辙。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惹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
我本来无心把富贵追求,为什么轻易将家乡抛别身后?空招来山中猿鹤的怨尤,辜负了隐居处的新月凉秋。

囊锥刚强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命巾车归去,恐豺狼当辙。
囊中的锥子刚想脱颖出头,也不看看现在是个什么时候。我根驾着小车回到故乡的林匠.却被豺狼档住了路口。

参考资料:

1、 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 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5,第76页2、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凌枫等注释解析,宋词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06,第231页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惹猿惊鹤怨,误薜(bì)(luó)秋月。
富贵本无心:即本来无心富贵的意思。轻别:轻易别离。猿惊鹤怨:指山中的夜鹤晓猿都哀怨惊恐隐者抛弃它们出来做官。薜萝:薜荔和女萝。代指隐者所居之地。

(náng)(zhuī)刚强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命巾车归去,恐豺狼当辙(zhé)
囊锥:口袋中的一种尖锐的钻孔用的工具。这里比喻贤士才能突出。巾车:有披盖的车。豺狼:比喻残害主战派的权奸秦桧。辙:车轮所碾的痕迹。当辙:当道。

参考资料:

1、 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 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5,第76页2、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凌枫等注释解析,宋词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06,第231页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惹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
囊锥刚强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命巾车归去,恐豺狼当辙。

  此词关系到南渡后一场斗争,因而闻名。绍兴八年秦桧再次入相主和,派主伦往多议和。这事激起了朝野广泛抗议,当时身为枢密院编官的胡铨尤为愤慨,上书高宗说:“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斩三人头(指秦桧、王伦、孙近),竿之藁街。……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戊午上高宗封事》)此书一上,秦桧等人由恐惧而变恼怒,以“狂妄凶悖,鼓众劫持”的罪名,将胡铨“除名,编管照州(今广西平乐)”,四年后又解配新州(今广东新兴)。胡铨逆境中坚守忠节,十年后在新州赋此词,“郡宁张棣缴上之,以谓讥讪,秦愈怒,移送吉阳军(今海南崖县)编管”。十年间,秦桧对胡铨的迫害愈演愈烈,直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同时,对反对和议的朝野名士也进行残酷的迫害,著名的诗人、词人王庭珪、张元干就被流放、削籍,“一时士大夫畏罪箝口”,“忠义之士多避山林间”。(参见《宋史·胡铨传》、《挥尘后录》卷十等)这首词就是在这样气氛下写作的。

  上片是说自己无意富贵,却在走上政途,深感懊悔。“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轻”,轻率,鬼使神差似的,这是深深的自责,由现在想到当初的轻率尤为懊悔。“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猿惊鹤怨”用《北山移文》文意。南齐周本隐北山(即钟山),却应诏出仕,也孔稚珪绿山灵草木禽兽的口吻对他进行责备,中有这样的句子:“惠帐空兮兮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薜萝”,幽隐之处,“薜萝秋月”借指隐者徜徉自适的生活,唐张乔《宿齐山僧舍》“晓山月出烟萝”类此。这里是借猿鹤以自责其弃隐而仕,放弃了山中的美景。“空”、“识”两字道出做官却未能遂愿,把自己的悔恨展现得更为强烈。

  作者缘何对当官如此懊悔?从上片看,可见他对“薜萝秋月”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感怀。身窜南荒,自会产生离乡愁绪。同时他另作了一首《如梦令》,云:“谁念新州人老,几度斜阳芳草。眼前欲晴时,梅雨故来相恼。休恼,休恼,今岁荔枝能好。”正是这种情绪的写照及其自我解脱。但是,这首词超越了这首情绪,他写悔恨写得那么痛切,另有所指。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囊锥出头”即“脱颖而出”,索用毛遂自荐典故。要理清两句的意思,弄得清“刚”、“不道”这两个语辞。据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刚”即“硬”,“不道”有“不想”之意。这两句是说:你硬是要头,逞能你也得弄清时节和世道很明显,“出头”是指十年前反对和议、抨击秦桧。这用的是理怨、自责的口吻,还是“悔”。既然悔恨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便学陶渊明“或命巾车,或掉孤舟”,归隐田里了:“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可是,路上有豺狼挡道。想回也难!词就是这样一气呵成当官的悔恨,想归却不能苦闷,这对处于特定境遇中的作者来说,是道出真情实感的流露。但是若只是如此理解,又未免只在皮毛了。只要联系一下写作背景,这首词强烈的讽刺意义就不难看出。

  “豺狼当辙”即“豺狼当道”相对,语出《东观汉纪·张纲传》:“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豺狼”与“狐狸”相对,是指权奸、首恶,张纲所谓豺狼,是指独擅朝政的梁冀及其党羽,这里用以指把持朝政的秦桧。张棣说是“讥讪”,秦桧那样恼怒,看出“豺狼当辙”用语的含义。其实所谓“讥讪”,不独这一句,全词无不暗含着对秦桧等人的抨击。“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自责、悔恨是表面的,实际上是在骂那些主和误国、陷害忠良的家秋,朝廷里尽是奸臣,忠正之士想出头也出不了头。上片悔恨“故乡轻别”,“富贵本无心”是暗用了孔子一句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他无意于谋求富贵也不愿担任奸臣。他那般痛心地忏悔,与十年前上书所说:“臣有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其志向恒一的。上面这些意思都是借用去国怀乡的形式表现了出来的,并不直遂,叫人咀含而不语,其讽刺意味更为犀利。

  朱熹赞扬胡铨是“好人才”时说:“如胡邦衡(邦衡,胡铨字)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朱子语类》卷一百○九)胡铨属于鲁迅所说的中国历史上“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那一类。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95-129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醉桃源·赠卢长笛

:
沙河塘上旧游嬉。卢郎年少时。一声长笛月中吹。和云和雁飞。
惊物换,叹星移。相看两鬓丝。断肠吴苑草凄凄。倚楼人未归。

沙河塘上旧游嬉。卢郎年少时。一声长笛月中吹。和云和雁飞。
我们曾在沙河塘上游玩,那时候的你还是少年。月中吹起长笛声声,曲调轻快如和云和雁一起飞翔。

惊物换,叹星移。相看两鬓丝。断肠吴苑草凄凄。倚楼人未归。
惊叹那物换星移,岁月流逝。我们对视着,两鬓都已斑白。吴苑的迷离芳草是那样令人心碎,倚着小楼,还有未归的人。

参考资料:

1、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33962、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481页3、 许渊冲译.宋词三百首 英汉对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48-649

沙河塘上旧游嬉(xī)。卢郎年少时。一声长笛月中吹。和云和雁飞。
卢长笛:系一下层社会的乐工,据词中透露,是词人的一位老相识,极有可能还是词人的一位老乡。沙河塘:杭州的一条街道。在余杭门内,南宋时为繁华之处。

惊物换,叹星移。相看两鬓(bìn)丝。断肠吴苑(yuàn)草凄凄。倚楼人未归。
物换、星移:景物改换,星度推移。谓时序变迁,岁月流逝。吴苑:指苏州。苏州为春秋吴地,有宫阙苑囿之胜。后因以吴苑为苏州的代称。

参考资料:

1、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33962、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481页3、 许渊冲译.宋词三百首 英汉对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48-649
沙河塘上旧游嬉。卢郎年少时。一声长笛月中吹。和云和雁飞。
惊物换,叹星移。相看两鬓丝。断肠吴苑草凄凄。倚楼人未归。

  词的上阕忆写旧游沙河塘上的情景。与卢长笛一起追忆年少时在家乡无忧无愁的天真生活,往事有多么美好,同时对卢氏的长笛吹奏艺术的高妙也记忆犹新,当时卢郎还年少,一声长笛在月下吹奏,曲调轻快若“和云和雁飞”。词人从简单的生活中截取了一个既真又幻的横断面,把年少不知愁滋味的美好时光刻写得极其微妙,直接触及到心灵深处,乍看起来似意随言尽,反复咀嚼则别有感慨。

  下阕一转,写时光流逝,转眼已老,由年少怀想转入现实记述。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直接点明时间的变化之快。少年已然变成了白发老叟。 “相看两鬓丝”,寥寥五字,真是意蕴言中,韵流弦外。而如今吴苑草长凄凄,两人相见也伤心断肠。倚楼远眺的人盼望我们回去,可是我们还未归。词人在感叹时光流逝的无奈,又有思乡不能归的感伤。韵味浓醇,思致渺远。思乡情浓,是历经坎坷之后重新想回到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是一种慰抚心灵创痛的愿望和追求,也是为了解脱现实生活的苦涩情状。当然,如能回乡归去,则无疑又可和卢长笛同游了,又可去“沙河塘上旧游嬉”的地方重拾旧梦,再创新的乐趣了。

  这首词写作者与一位姓卢、善吹长笛的艺人久别后的重逢。上片回忆当年在杭州余杭门外沙河塘上的勾栏瓦舍听卢郎演奏笛子的情景。下片感叹岁月易逝,物换星移,如今异地重逢,彼此都已年迈苍苍,鬓发斑白,尚未能回到故乡,不禁泪眼相望,恍若隔世,令人伤心悲凉。词语平实,不事雕饰,表达了作者和一位民间艺人的真挚感情与深厚友谊。

参考资料:

1、 蔡云超,俞宸亭.杭州河道诗词楹联选粹:杭州出版社,2013:1012、 喻朝刚,周航.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44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间作·其一

:
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舡。
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
日月悬终古,乾坤别逝川。
罗浮南斗外,黔府古河边。

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舡。
我驾着船逆风而上,白色的水鸟在烟霭中出没翱翔。

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
长江在樊口转向东去,青山连绵直到武昌。

日月悬终古,乾坤别逝川。
日月上悬终古不变,一去不返的是过去的时光。

罗浮南斗外,黔府古河边。
罗浮山远在南斗星之外,黔州府更不知在何方?

参考资料:

1、 莫砺锋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23-6252、 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舡(chuán)
舡:同“船”。

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
樊口:地名,在今湖北鄂城县西北,长江在此由南流转为东流。武昌:地名,即今湖北鄂城县。

日月悬终古,乾坤别逝川。

罗浮南斗外,黔(qián)府古河边。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惠州市附近。苏轼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被贬往惠州。黔府:黔州(今四川彭水县),黄庭坚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被贬往那里。

参考资料:

1、 莫砺锋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23-6252、 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稚子弄冰

: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银钲 一作: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银钲 一作:银铮)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参考资料:

1、 徐晓莉主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赋选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439页2、 徐晓莉主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赋选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439页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银钲 一作:银铮)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磬: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参考资料:

1、 徐晓莉主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赋选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439页2、 徐晓莉主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赋选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439页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银钲 一作: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一、二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金盆,古时把金属的东西统称作金,这里指铜盆。脱,脱离,取出。晓,清晨。钲(读zhēng),锣。说清晨起来,儿童从铜盆里取出夜间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银锣。天寒才能结冰,冰块又是很凉的,儿童却早早起来去玩它,写出儿童不怕冷;一块凉凉的冰有什么好玩的呢?有的,可以穿上丝线当锣敲。这是只有儿才想得出的,而且是“彩”线,“银”锣,又很美。说明这个儿童既顽皮,又聪明精灵。

  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磬(读qìng),乐器名,古时常用玉石雕成。悬于架上,以物敲击。这句详细描写儿童提着银锣似的冰块玩耍的情景。说他手提“银锣”在树林里边敲边跑,“银锣”发出玉磬般美妙的乐声。无疑,这声音清脆悦耳,传得很远。“穿”字,有人在林间奔跑的意思,也有声音的传播。诗句将儿童得到“银锣”,兴高采烈的情态传神地描绘出来,让人想见他那狂喜的身影。

  第四句“忽作玻璃碎地声”。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诗的发展出现了波折。玻璃,古时指天然的玉类美石。碎地,落在地上摔碎。意思是;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儿童的心情怎样呢?诗人没有写,但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遗憾,先是果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块。几乎同时送到耳朵的声响竟是那样优美,又ー个意想不到,也许他会瞬间转忧为喜,高兴得又蹦又跳了。这最后一句,意外,又合情理。沉甸甸的冰块,用丝线提着,掉下是很自然的冬天地面冻得很硬,冰块又硬又脆,落地摔碎也很容易。但儿童不考虑这些,只顾高兴地跑呀,敲呀,结果摔碎了。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且情趣横生,余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主编,杨万里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2,第95页2、 邹德金主编,名家注评 全宋词 下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11,第41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鲜丽。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不停的管弦乐声。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那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好似一片白玉铺成的田野,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啊!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lù)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云物:云彩、风物。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qióng)田。谁羡骖(cān)(luán),人在舟中便是仙。
琼田:传说中的玉田。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侧重于月色下的西湖,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着力表现西湖的恬静脱俗。词人用鸥鹭闲眠来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静谧,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脱俗,没有功利之心:尽管游人往来、管弦声声,但是鸥鹭毫不戒备,依然安睡。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

  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鸥鸟群集,与之嬉戏。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

  词的下片写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清风徐徐,月光皎洁,湖水澄澈,晶莹透明,月光一照,闪闪发光。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人在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谁还愿意乘着骖鸾做神仙呢!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念奴娇》云“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处难与君说 ”,同此境界,同此会心。

  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