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4-25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99-100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81-82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4-25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99-100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81-82这首词写采莲的楚女欲归南浦与风吹波起、小船渐行渐远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这哀愁是楚女驾舟归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是岸上送者的哀愁,也是楚女的哀愁,只是送者并未出场,却从行者眼里写出。
首起二句“楚女欲归南浦,朝雨”点明人物、情事、地点、环境。紧接着“湿愁红”句,用雨湿花红烘托气氛。花红无所谓愁与不愁,但在朝雨归去的离人眼里,却带上了愁的轻纱。“小船摇漾入花里”写船行,“摇漾”二字描摹出小船轻悠地荡漾在花丛中的情态。“波起”写船行荡起层层涟漪。这里描述小船驶入花丛的情景,概括地写出了江南水乡充满诗意的美景,描绘出一种极美的境界。雨湿花红,风吹浪起,如此离别的环境气氛,愁意自在其中。
结尾“隔西风”三字,语言简洁,却深入地写出了送别女子的心情:西风吹起,碧波荡漾,人儿远去,无影无踪,倩影留在眼前,哀愁充满心田。其中一“隔”字,以硬笔写感情,给人以刚硬之感,表现出一种被强行拆散的感受。“西风”则是一种萧瑟的意象,与“朝雨”交加,更添凄凉,透露出送者与被送者的苦楚哀伤。
此词篇幅虽然短小,却能以少许断续的线条,绘成一幅饶有情趣的人物小景。一个“愁”字,一个“隔”字,写楚女悠悠离愁颇为宛转含蓄。全词“曲调节拍短促,而韵律转换频数,形式与五、七言诗大异其趣,令人一新耳目”(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99-100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81-82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35-236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702、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87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64-2654、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03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702、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87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64-2654、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03此词的调名即是题目,写的是一个多彩多姿的江城的风物。从既是郡城,又曾有越国宫殿等情况来看,自然写的是古会稽。前三句“鵁鶄飞起郡城东,碧江空,半滩风”,写的是江城的外景:一江碧水从城东流过,江面空阔,沙滩阵阵风起,好一派秀美、旷远的江郊景色。“越王宫殿,蘋叶藕花中”是对此城历史的回顾与沉思。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霸主之一,他就曾在这里建都,可如今已不见痕迹,往日的宫殿一直上已是一片片红藕翠蘋了,这就点明了此城的显赫历史,增加了一个描写层次,无异于在它的背景上涂了一层古老苍凉的底色,丰富了江城的形象。当然作者的怀古之情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说任何雄图霸业、奕奕生光,都经不起时间的销蚀而云飞烟灭。尾三句“帘卷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濛濛”,集中描写最富江城特色的景观:登上临江的水楼,卷起帏帘,凭窗一望时,只见鱼跃浪翻,激起千片飞雪,一江雨雾,迷迷蒙蒙,蔚为壮观。尤其是此番景色是透过水;楼窗口而摄入眼帘的,更如一幅逼真的画卷,美不胜收。
此词仅三十五字,却把一个江城的风物描写得如此形神兼备,笔力实在不凡。究其奥妙,大约有三端:一是注意多侧面、多角度的描写。它先从远观角度写江郊景色,次一历史眼光看湖塘风光,再用特写镜头写水楼观涛。如此不仅层次清晰,而且颇富立体感。二是注意色彩的调配和多样。斑斓的鵁鶄、碧绿的江水与白色的沙滩构成一种清新淡远的色调;翠绿的蘋叶与鲜红的荷花相配,又以秾丽的色泽耀人眼目;浪花之如雪和水雨之蒙蒙又构成一种朦胧混茫的气象。三是注意景物的动态描写,如鵁鶄的起飞,碧水的东流,半滩风吹,浪花飞舞等等,这种动态景象,无疑赋予江城以勃勃的生机和飞动的气韵。在秾艳的牛峤词中,此词可谓独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01-202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在野外天幕下设下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喝醉酒后还要和着金甲跳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
野幕敞(chǎng)琼(qióng)筵(yán),羌(qiāng)戎(róng)贺劳旋。
敞:一本作“蔽”。琼筵:盛宴。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雷鼓:即“擂鼓”。
这首诗系《塞下曲》组诗之一。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四首,描写边防将士取得重大胜利后,边地兄弟民族在营帐前设宴劳军的场面,气氛热烈融洽,赞颂了边地人民和守边将士团结一心,保卫国家安宁与统一的豪迈气概。
此诗语言精炼含蓄,情态活跃鲜明,细吟组诗,军营之生活,守边之艰苦,胜利之欢腾,无不历历在目,令人感奋。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我虽然身份卑微但心中道义长存,我并非来攀附权贵而是因为你也是心怀道义之人。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只希望您能读读我写的文章,我(此行)不求入朝为官,只希望和你一起谈谈为文著书方面的事情。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雨中垂钓结下了隐居渔乡的孤傲之情,吹过树林的夜风传来了远飞鸿雁的心志。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男子汉接受恩惠必须要有缘由,我平生也绝不能接受别人平白无故的施舍恩惠。
参考资料:
1、 胡嗣坤,罗琴.《杜荀鹤及其《唐风集》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5:133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裴(péi)侍郎:即裴瓒(zàn)。朱门:权贵之门。孔门:孔子儒家之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指裴侍郎。
垂纶(lún)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垂纶:钓鱼。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地:见地,缘由。等闲:平白无故。
参考资料:
1、 胡嗣坤,罗琴.《杜荀鹤及其《唐风集》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5:133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
戴上了乌纱帽,真是比白色接篱好得多。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我并不去照镜子,因为小儿子已经说很合适了。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21-122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73-674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lí)。
领得:诗曰“领得”,此乌纱帽当为兖州瑕丘官府的友人所赠。乌纱帽:南朝宋明帝初年,建安王休仁置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隋帝王贵臣多服乌纱帽,后民间贵贱皆服。白接蓠:白接篱,意指白头巾,白帽。
山人不照镜,稚(zhì)子道相宜。
山人:李白自谓。李白奉诏入京之前,应正隐于徂徕山之竹溪,故自称“山人”。稚子:稚,幼也。指李白爱子伯禽。时伯禽年龄在十至十四间,故谓。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21-122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73-674查旧版《辞海》“乌纱”条,谓“古官帽名”,并引《晋书·舆服志》及《唐书·舆服志》作为佐证。说是“古官帽名”,当然无误;但读了此条,失之太简,仍不能使人明白乌纱帽的来龙去脉。
其实,乌纱帽早先并非官帽。如果望文生义,以为李白既然戴了乌纱帽,一定是做了官了,其实不然,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 ”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因此,李白此诗所写,只是隐处期间的一件小事;并进而论曰:“宋元时代,尚未见将官帽称为‘乌纱帽’,而明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则屡见不鲜。”(“乌纱帽”小考,《学林漫录》六集)这个结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此诗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戴乌纱帽犹胜白头巾、儿子言辞很相宜的生活情趣图,诗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表达出诗人生活细节、小有情致的隐居生活。
此诗以画面清晰胜,浓墨淡彩,人、物、情浑然一体,透露了诗人脱却山人服、试戴乌纱帽时的喜悦心情,与《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心情相合,据诗意,此诗略在前,《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稍后。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21-122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7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