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招提寺

: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
山影水中尽,鸟声天上来。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
日暮双林磬,泠泠送客回。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
招提精舍地势好,石壁陡峭向江开。

山影水中尽,鸟声天上来。
山影深深水中映.鸟声遥遥天上来。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
明灯一盏传岁月,深院无人长莓苔。

日暮双林磬,泠泠送客回。
日暮山中万物静,磐声清越送客回。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61页

招提精舍好,石壁(bì)向江开。
招提:梵语“四方”之译音,本应译为“招斗提奢”,误省作“招提”。“招提”一般作为寺名。精舍:旧时书斋、学舍,集生徒讲学之所。后亦称僧、道居住或讲法之所为精舍。此处为后一意。

山影水中尽,鸟声天上来。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

日暮双林磬(qìng),泠泠送客回。
双林:即娑罗双树之林,原为释迦涅檠之处,后借指极乐净土。泠泠:形容磐声之清越。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61页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
山影水中尽,鸟声天上来。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
日暮双林磬,泠泠送客回。
  奔逝的大江边,耸峙着一座山峰,峰顶上陡起一道石壁,这就是招提精舍。由于其地势峻峭,作者一见便为之叫好。这是非常人所选择的构造屋宇的地址,也是常人不轻易涉足的领域。接着,作者既写山寺的独特环境,又语带禅机地写僧人进入的禅境。山影既可在水中消尽,则一切幻象与妄念亦可消逝在水中;天上既可传来乌声,这绝顶之上则或许亦可闻见天国妙音。一盏孤灯伴僧人渡过漫漫岁月,而菩提般若之智也如灯火代代相传。深院莓苔自然是外人久所不至而生成。目色已暮,这方外之地更觉清静,磬声泠泠,替寺僧送走来访之客。这一片清静、超脱,只属于那些深入禅道的人。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6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招提精舍地势好,石壁陡峭向江开
山影深深水中映.鸟声遥遥天上来。
明灯一盏传岁月,深院无人长莓苔。
日暮山中万物静,磐声清越送客回。

注释
招提:梵语“四方”之译音,本应译为“招斗提奢”,误省作“招提”。“招提”一般作为寺名。精舍:旧时书斋、学舍,集生徒讲学之所。后亦称僧、道居住或讲法之所为精舍。此处为后一意。
双林:即娑罗双树之林,原为释迦涅檠之处,后借指极乐净土。
泠泠:形容磐声之清越。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6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奔逝的大江边,耸峙着一座山峰,峰顶上陡起一道石壁,这就是招提精舍。由于其地势峻峭,作者一见便为之叫好。这是非常人所选择的构造屋宇的地址,也是常人不轻易涉足的领域。接着,作者既写山寺的独特环境,又语带禅机地写僧人进入的禅境。山影既可在水中消尽,则一切幻象与妄念亦可消逝在水中;天上既可传来乌声,这绝顶之上则或许亦可闻见天国妙音。一盏孤灯伴僧人渡过漫漫岁月,而菩提般若之智也如灯火代代相传。深院莓苔自然是外人久所不至而生成。目色已暮,这方外之地更觉清静,磬声泠泠,替寺僧送走来访之客。这一片清静、超脱,只属于那些深入禅道的人。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6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102篇诗文

猜你喜欢

流夜郎赠辛判官

: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往昔我们在长安醉眠花柳,与王公贵胄们同杯喝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豪士面前,气岸凛然,什么时候风流肯落他人之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当时夫子正青春,我也当少年之时,在章华台走马挥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在麒麟殿献纳文章,听歌看舞淹留在豪华﹑珍贵的玳瑁宴席。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原以为咱们就这样长久过下去了,那知道草动风尘起,那安禄山小子反了。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函谷关忽报胡马杀来,皇上身边的人一个个得以提拔,如同秦宫向阳的桃李开得格外绚丽。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我现在却远谪到夜郎去,愁死我了,何日朝廷金鸡大赦,让我回来?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五侯:《汉书·元后传》: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七贵: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李善注七姓谓吕、霍、上官、赵、丁、傅、王也。唐人多以汉暗喻本朝之事,故五侯七贵借指当时与李白结交的达官显贵。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气岸:犹意气。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biān)
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当时长安妓院集中之处,后人以章台代指妓院赌场等场所。

文章献纳麒(qí)(lín)殿,歌舞淹留玳(dài)(mào)(yán)
麒麟殿:汉代宫殿名。淹留:停留。淹,滞留。玳瑁筵:筵,席也。玳瑁筵为诗中常用语,盖华靡之席,黑白交织,有似玳瑁纹,故云。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zhé)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shè)回?
金鸡放赦:金鸡,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后用作大赦之典。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前面八句描绘了诗人春风得意时的生活景象。开头两句写诗人醉眠花柳,与当朝权贵们开怀畅饮。显示出诗人当时的生活之奢华。后面四句则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态。那时候,诗人风华正茂,豪气干云。手握金鞭,走马章台,流连琼筵,出入宫掖,睥睨权豪。花红酒绿时纵情喝酒,歌舞声中尽情享受。随后两句凸显出皇帝对诗人的宠信,诗人能够在宫殿中为皇帝呈献文章,在酒席上流连忘返。表现出诗人在朝廷上的地位之高。

  中间两句是转折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诗人原本以为这种同赴侯门、走马章台、献赋金宫、醉卧酒筵的得意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谁知好景不长,平地风雷,安史之乱爆发了。“函谷忽惊胡马来”,即指安史叛军攻陷潼关,占领东西两京。一个“忽”字表现出这次战乱的出乎意料,忽然之间,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打乱了,诗人再也无法过以前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最后四句是对诗人战乱爆发后的生活的描述。敌人已经占领函谷关了,许多昔日同僚因兵兴之际,被朝廷越次擢用,好像桃花李花在阳光下盛开。此句或为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谴责,诗人眼见国家罹难,生民涂炭,欲为国效力而不可得,故而生发哀怨之情。最终诗人独自远谪夜郎,漂泊天涯。只能期待能够等到朝廷大赦天下的时候,使诗人能够有机会重新回归朝廷,为国家尽一份力。最后两句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希望辛判官能够施以援手,使诗人能够早日回归的心情。

  此诗回忆昔日在长安的得意生活,对长流夜郎充满哀怨之情,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他此时此刻企盼赦还的心情。诗中今昔处境的强烈对比,自然有博取辛判官同情之心,也暗含有期待援引之意。由于李白此诗直露肺腑,对当年得意生活颇有炫耀之意,不无庸俗之态,所以历来不少读者认为它非李白所作,即使肯定其豪迈气象,也显得极为勉强。不过穷苦潦倒之时,落魄失意之后,人们都不免会对当年春风得意的生活充满眷念,尤其在一个陷入困境、进人晚年依靠回忆来支撑自己的的诗人身上,这种眷念更会牢牢地占据他的心灵。

  诗中使读者看到了诗人凡俗的一面,对失去繁华与功名的痛苦。只是诗人凡俗的这一面并没有主导诗人的精神生活。在更多的痛苦与不称意中,诗人是将自己的精神放飞在大自然中,放飞在睥睨一切的狂放与飘逸中。

参考资料:

1、 乐云主编.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136-1372、 林莽注评.李白诗选:黄山书社,2007.10:6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
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
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
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
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
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沈坳。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
薄躯信无庸,锁屑剧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
庭除植蓬艾,隟牖悬蟏蛸。
所赖山水客,扁舟柱长梢。
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
逍遥屏幽昧,澹薄辞喧呶。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
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
遭贬被弃可不同于隐逸,只在近郊登山散心。

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不敢与伯夷、巢父比肩,只求能缓解心中的郁闷。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
高高的朝阳岩俯瞰清江,幽深的洞窟神龙深潜。

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朝阳才照过开阔的岩口,又跃过了岩顶的树林之颠。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
西亭建在岩洞顶端,突起的屋檐伸向蓝天。

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抬头已看见星辰升起,亭下可看见云腾雨欢。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
可惜这不是我的故乡,广袤的原野香草弥漫。

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儿时曾去过长江边上,历来求仕都只在中原。

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
我的故乡就在沣水边,家宅附近有数亩良田。

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沈坳。
山丘上建有亭台馆舍,池塘与深泽碧水相连。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
只因恋着仕途的官职,于是招来山林的嘲讽。

薄躯信无庸,锁屑剧斗筲。
微薄的我确实没有用,琐屑的俗事看得太重。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
囚居异地固然是活该,蒙受的羞辱早已包容。

庭除植蓬艾,隟牖悬蟏蛸。
我在庭院里种了蓬艾,窄小的窗户悬着蟏蛸。

所赖山水客,扁舟柱长梢。
幸有山水客屈就来访,驾一叶扁舟摇着长梢。

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舀一瓢清流胜过美酒,采摘些野菜可代佳肴。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
志趣相一致言谈高妙,互相娱乐也无需弦匏。

逍遥屏幽昧,澹薄辞喧呶。
逍遥的生活驱走了晦气,淡薄的心境隔断了喧嚣。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
报晓的公鸡不会欺骗我,风雨中听见了鸡鸣嘐嘐。

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我希望还会有更多闲暇,携家厨再来此游乐逍遥。

谪弃殊隐沦,登陟(zhì)非远郊。
隐沦:隐居。登陟:登上。

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cháo)
伊郁:忧郁,忧怨。夷巢:即伯夷、巢父,古代的高士。

高岩瞰(kàn)清江,幽窟潜神蛟。

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回薄:动荡。

西亭构其巅(diān),反宇临呀庨(xiào)
反宇:屋檐突起的瓦头。呀庨:深广的太空。呀:太空。庨:深广的样子。

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jīng)(máo)
菁茆:即菁茅,一种香草,古代祭祀用以漉酒去滓。

(jī)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xiáo)
羁贯:儿童的发髻。函崤:函谷关、崤山,泛指中原地区。

故墅即沣(fēng)川,数亩均肥硗(qiāo)
沣:沣水。肥硗:肥沃。

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沈坳。
沈坳:很深的坳泽。

会有圭组恋,遂贻(yí)山林嘲。
圭组:指仕途,官场。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组:古代佩印用组,引申为官印或作官的代称。

薄躯信无庸,锁屑剧斗筲(shāo)
锁屑:即琐屑,烦细,细碎。斗筲:量器。斗,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

庭除植蓬艾,隟(xì)(yǒu)悬蟏(xiāo)(shāo)
隟牖:狭小的窗户。隟,同隙;牖,窗户。蟏蛸:虫名,长脚蛛,俗称喜蛛。

所赖山水客,扁舟柱长梢。

挹流敌清觞(shāng),掇(duō)野代嘉肴。
觞:盛有酒的杯。掇摘取,拾取。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páo)
弦匏:指乐器。琴瑟为弦,笙竽为匏。

逍遥屏幽昧,澹薄辞喧呶(náo)
喧呶:声音嘈杂刺耳。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xiāo)嘐。
嘐嘐:鸡鸣声,象声词。

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páo)
中庖:家中的庖厨。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
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
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
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
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
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沈坳。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
薄躯信无庸,锁屑剧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
庭除植蓬艾,隟牖悬蟏蛸。
所赖山水客,扁舟柱长梢。
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
逍遥屏幽昧,澹薄辞喧呶。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
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诗的前十四句抒写诗人谪居永州后的心境,描绘朝阳岩及西亭的美景。首句的“弃”,点出了诗人谪居的心情。柳宗元来到偏远的永州,远离了政治文化中心,一种遭遗弃的感觉始终折磨着他。诗人“弃”而来到偏远的永州,伯夷、曹父洁身自好,两种心境大相径庭,所以在永州附近登山临水,只求缓解一下忧郁的心情。正如他在《与李翰林建书》中所云,只是“闷即出游”而已。这次来到朝阳岩,景色果真异常优美:位于潇水西岸悬崖绝壁上的朝阳岩俯瞰着奔腾的江水,洞窟幽深,岩口开阔,温暖的阳光在树梢盘旋;岩顶的西亭檐牙高啄,气势不凡,亭后星光点点,亭下却是云雨交替,一亭之上下而气候不齐,这确实是难得的自然景观。如此美景,使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惜非吾乡土”的感叹。眼前的美景虽然赏心悦目,但毕竟不是自己的故乡。“信美非所安,羁心屡逡巡。”(《登蒲洲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此情此景,不禁勾起诗人的故乡之思。

  于是,诗歌自然而然地转写思乡述旧之情,抒写其抱负与不幸。公元784年(德宗兴元元年),柳宗元曾随父亲移居夏口(今湖北武昌),“羁贯”句指的应该就是这次南迁,这时柳宗元12岁。可历来求仕都只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原地区,柳宗元也在16岁那年回到了他出生、成长的长安。当然,诗人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利安元元”的政治理想。他21岁中进士,因父丧耽误了几年,至26岁始任集贤殿正字,此后春风得意,一路青云,33岁时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与王叔文、刘禹锡等人大刀阔斧革新政治,兴利除弊。那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时期。诗人满怀留恋地描写了他在长安的故居:故居就在沣水边上,那里有肥沃的田地、宽敞的台阁馆舍、碧波荡漾的池塘。如此美好的故居不能不令囚居蛮夷之地的柳宗元思念,更何况那是他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地方。诗人虽然是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曾迷恋仕途官场,落得贻笑山林的尴尬,说自己太微薄无用,把官场升迁的琐事看得过重,但这自嘲里包含的是万般无奈与满腔忧愤,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的叹惋。实际上,志大才高的柳宗元就是被贬到永州后,也一直没有熄灭他的理想之火,这在他羁永期间的许多诗文中都可以找到明证。

  故乡之恋,往事之思,使诗人的心灵备受煎熬。于是诗人又回到现实,写他在永州的囚居生活。“囚居固其宜”自然也是自我解嘲。诗人在《对贺者》中也曾说“凡吾之贬斥,幸矣,而吾又戚戚焉何哉?”但在内心深处,他并不认为自己是罪有应得,在《与许京兆孟容书》里,他曾那样执着地为自己辩解过。“厚羞久已包”则是真实的表白,也正是因为有能包容“厚羞”的胸怀,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诗人接着描写了他在永州的陋居:院子里种植着蓬艾,狭小的窗户上结满了蜘蛛网。这与他的故居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初到永州的柳宗元寄居在龙兴寺,终日与僧人为邻,过着孤寂的幽居生活,所幸常有一些喜好山水的客人来访,于是诗人常与他们结伴而行,登山临水,访寻名胜,饮清流,烹野菜,志趣相投,言谈高妙,醉舞欢歌,其乐也融融。诗人说,这种逍遥的生活驱除了心中的晦气,淡泊的心境隔断了尘世的喧嚣,荒僻的谪居地倒成了他躲风避浪的宁静港弯。于是,当他每天清晨听见鸡鸣嘐嘐的时候,竟萌生了希望这样的日子更多些,或者干脆把家厨也带来过过这种逍遥生活的念头。表面上看,诗人把自己的囚居生活写得充满乐趣,其实不然,他在《与李翰林建书》中给自己的囚居生活打了个比方:譬如常年关在监狱里的囚徒,遇上好天气出来活动一下筋骨,在墙上磨擦搔痒,也感到很舒服,但这样的舒服不是能长久享受的。这才是诗人心灵的真实表白。

  柳宗元这首五言古诗,以记游为题,从描绘眼前景物入手,继而写故乡之恋,往事之思,囚居之“趣”,运思缜密,蕴涵深远。他将个人遭际与满怀忧愤含融在山水诗之中,将深沉的忧思隐含在浅淡的微笑之内,“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姜夔),细细吟咏,回味无穷。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长歌续短歌

: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写长歌把我的衣襟磨破,吟短诗使我的白发脱落。

秦王不可见,旦白成内热。
谒见秦王没有机缘,日夜焦虑我心中烦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喝口壶中酒,聊以解渴,拔把垅头谷,暂充饥饿。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四月将尽,千里大地一片绿色,自己却贫困潦倒,不由人感到凄凉难过。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夜幕中峰峦起伏重叠,明亮的月光却只向谷底照射。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我来来回回沿着石崖寻觅,可它又在高峰之外不可捉摸。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自己终不得与其共事,歌成而头发早已变白。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2-114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白成内热。
秦王:指唐宪宗。宪宗当时在秦地,所以称为秦王。旦白:日日夜夜。内热:内心急躁而炽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lǒng)头粟(sù)
陇头:田间地头。此二句比喻诗人如饥似渴地思念唐宪宗。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离离:重叠、罗列的样子。明月:比喻唐宪宗。

(pái)(huái)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徘徊:彷徨不进貌。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bìn)先改。
之:代词,代指唐宪宗。鬓先改:鬓发已经变白。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2-114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开头二句紧扣诗题,有愁苦万分,悲歌不已的意思。“破”、“断”二字,用得很奇特,但也都入情入理。古人有“长歌当哭”的话,长歌当哭,泪洒胸怀,久而久之,那衣襟自然会破烂。杜甫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的诗句,人到烦恼之至,无计可施的时候,常常会下意识地搔爬头皮,白发越搔越稀。这首诗的“断”可能就是由杜甫诗中的“短”生发出来的。

  三、四句写进见“秦王”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内心更加郁闷,像是烈火中烧,炽热难熬。“秦王”当指唐宪宗。王琦说:“时天子居秦地,故以秦王为喻。”(《李长吉歌诗汇解》)李贺在世时,宪宗还能有所作为,曾采取削藩措施,重整朝政,史家有“中兴”之誉。李贺对这样的君主是寄托希望的。他在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击之后,幻想他能像马周受知于唐太宗那样,直接去见皇帝,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五、六句具体描述诗人苦闷的心情与清贫的生活,与开头二句相照应、相补充。“渴饮壶中酒”,渴是“内热”的表现,饮酒的目的在于平息内热、消愁解闷;“饥拔陇头粟”,为求见“秦王”不惜忍饥挨饿,靠从地里拔粟充饥。

  七、八句写景。“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初夏已尽,盛夏来临,草木葱翠,生气勃勃,原是不会有凄凉之感的。然而“绿肥红瘦”,万花摇落,诗人又不禁为之唏嘘感叹。下面的“千里”句,故意用欢乐的色调映衬凄苦的情怀,颇有“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孟郊《春愁》)的意味,这样反复渲染,有一唱三叹之妙。诗人述怀从景物落笔,寄情于景,意味深长。

  后六句采用借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面上写景物,实际上写人事。“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夜间的峰峦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黝黑而高,竟把那明朗的月亮遮得无影无踪,让诗人感到纳闷。诗人沿着那崎岖的石径四处寻觅,忽而发现它在高峰之外。峰峦阻隔,高不可攀,心中异常痛苦,因而慷慨悲歌,鬓发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苍白,忧伤催人老。“夜峰”、“明月”等句喻意微婉。“明月”借喻唐宪宗,夜峰指代他身边的卿相们,意思是宪宗为一些大臣所包围,闭目塞聪,就像月亮为峰峦所阻隔,虽有明光,却不能下达。这些表明诗人深知当时朝廷的弊病,他想向宪宗陈述国事,以匡时救弊,然而“山”高“月”远,投告无门,只有暗自忧伤而已。

  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评李贺的诗说:“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这首诗在立意和表现方法的运用上,都与《离骚》很相似。“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寄托遥深。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情绪融化在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意境中,含蓄隽永,优美动人,颇得《离骚》的神髓。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4-102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美丽的山东女郎啊,窗下种植了一株世上罕见的海石榴。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即使是映照绿水的珊瑚也没有石榴的绿叶滋润。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海石榴散发的清香随风飘洒,黄昏时候鸟儿纷纷回到树上的巢穴。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我愿意变为海石榴树上那朝向东南的枝条,低低地垂下,时时牵拂你的绣花衣裙。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唉!没有机会与你一起共攀同折花枝,只好伸长脖子看望你闺房描金的门窗。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茜纱窗下,鲁女同海榴同时出现。一个是富有生命,富有情感美丽迷人的少女,一个是花朵乍开,明艳照人的植物,这一“花面交相映”的情景,构成这幅东窗海石榴图轴的最美的部分。“稀”,既指海榴,也指鲁女,在作者的心目中,他们二者都是世上稀有之物。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海石榴之所以是世间所稀之物,是因为它有倒映着绿水的像珊瑚一样明艳的花朵,它有任何东西所不能与之相比的光辉,它有随风散发的醉人的清香。同样,这两句也包含着赞美鲁女的内容。红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这幅画的基本色调,也充分体现了这幅画的色彩美。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前两句赞美石榴花的色泽,这两句突出石榴花的清香。花红香清,进一步说明了海榴的世所稀。“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出于对海石榴的喜爱,特别是出于对鲁女的爱恋。作者不惜让自己变成东南向的石榴枝,去拂动鲁女的罗衣。可见,这爱是十分强烈的,这痴情是十分浓郁的!

  可惜的是“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当作者要化作东南枝的梦破灭后,他多想走过去同鲁女一起共同攀折石榴花枝,可是“男女授受不亲”的信条阻止了他,双方既不相识,又不曾有片言只语的交谈这一事实,又熄灭了他心头的那一把痴情的火,二人仅仅是陌路相逢,作者内心的衷曲难以表露。

  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作者只能伸长脖子痴痴地望着那近在咫尺却又似乎远在千里的金扉而惆帐,而愁思。诗的最后两句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是强烈的、真挚的,同时又是微妙、细腻的。

参考资料:

1、 葛世奇 杨春鼎编.历代咏花诗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300-30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汉庭看重巧言令色徒,轻视边疆立功者。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可叹你枉称骢马使,空有雄才直到白头。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bó)边功。
汉庭:指汉朝。薄:轻视。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指刺之意跃然纸上,可见伯玉不事逢迎的性格,亦可见则天时开明自由的风气(只要你不拥李反周)。两千年来实为难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