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世上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在铜盆中,花叶只能落在土里化为尘土。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相映,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荷花与荷叶长久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真是让人愁苦至极。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室唐诗选注小组.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唐诗选注 下册: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622页2、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8页3、 吕明涛.怡情书吧 李商隐 :中华书局,2011.03:第132页4、 陶冶主.唐诗故事: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0.02:第281页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不相伦:不相比较。意谓世人皆重花而轻叶。伦:同等,同类。金盆:铜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惟有绿荷红菡(hàn)萏(dàn),卷舒开合任天真。
绿荷红菡萏:绿荷是指碧绿的荷叶。菡萏是指未开的荷花。舒:形容荷叶的姿态。卷,卷缩。舒,伸展。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开,开放。合,合拢。天真:天然本性、不加雕饰的本来样子。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shà)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翠减红衰:翠者为叶,红者为花,翠减红衰言花叶凋零。翠:指荷叶。红:指荷花。愁杀人:令人愁苦至极。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室唐诗选注小组.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唐诗选注 下册: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622页2、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8页3、 吕明涛.怡情书吧 李商隐 :中华书局,2011.03:第132页4、 陶冶主.唐诗故事: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0.02:第281页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22-232、 萧瑞峰 彭万隆.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6-173、 葛杰.绝句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63-644、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18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我言秋日胜春朝。
悲寂寥:悲叹萧条。春朝:春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xiāo)。
排云:指排开云层。排:推,有冲破的意思。碧霄:青天。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22-232、 萧瑞峰 彭万隆.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6-173、 葛杰.绝句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63-644、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18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
1、 萧瑞峰 彭万隆.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6-17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18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755-756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 .古代汉语字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5年1月版 .2、 邓安生 孙佩君 .孟浩然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年6月版 :第141-142页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 :华文出版社京 ,2009年11月版 :第122-123页 .寂(jì)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什么。空自:独自。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归隐。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违:分离。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fēi)。
当路:当权者。假:提携。扉:门扇。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 .古代汉语字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5年1月版 .2、 邓安生 孙佩君 .孟浩然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年6月版 :第141-142页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 :华文出版社京 ,2009年11月版 :第122-123页 .这首诗是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是作者科举落第离开长安时赠别友人王维的作品。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诗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在京求仕不成, 诗中便充溢着对“当路谁相假”的愤懑,并用“独寻芳草去”自我解嘲。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86-87页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楚辞《招隐士》是淮南小山作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请君不要再演奏前朝的歌曲,来听听演唱新创作的《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城南小路城东郊外,正值早春到来之时,过往行人相逢会面何处没有杨柳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桃花艳红李花洁白人都称赞,这美景还须杨柳助力。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翡翠帷帘轻轻遮掩着宫门,宫里人在宫殿台阶上遥望御河边的杨柳丝。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御河水面上人面杨柳互相辉映,使长安城里的少年几欲抓狂。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金谷园中群莺乱飞,铜驼陌上春风吹拂。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城中的桃花李花一会儿就凋谢了,怎么那垂杨柳没有时限的束缚?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花萼楼前杨柳初种时节,美人在楼上与它比试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如今柳条被抛掷在长街上,枝叶露珠如泪不知怨恨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隋炀帝的行宫在汴水一侧几株残柳配不上明媚的春色。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晚风吹起柳絮像雪花飞舞,飞进宫墙里去却不见人迹。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宫前小路京城东门杨柳轻拂,垂下金色丝缕千万条。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现在把柳条打成同心结,拿来送给远行的人,他知道不知道?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城外春风吹动酒店旗帜,行人告别已是夕阳西下之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柳条轻盈袅娜有美好的年华,舞榭和妆楼处处在她的遮掩下。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春天到头柳絮飞扬留不住,随风好好飞去,不知落到谁家?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80-4812、 吴在庆.名家精注精评本·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9-2133、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7-81塞北梅花羌(qiāng)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杨柳枝:此调本为隋曲,与隋堤有关。传至开元,为唐教坊曲名。白居易翻旧曲为新歌,时人相继唱和,亦七言绝句。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桂树:指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小山作的《招隐士》,其首句为“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翻:改编;一说演奏。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南陌:城南的小路。陌,小路。春早时:早春时期。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桃红李白:桃花艳红,李花洁白。
凤阙(quē)轻遮翡翠帏(wéi),龙池(chí)遥望麴(qū)尘丝。
凤阙:指长安城的宫阙。龙池:皇家宫殿上的台阶。一作“龙墀”。麴尘丝:指柳条,柳丝。麴尘,淡黄色。柳叶呈鹅黄色,故称。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御沟:流经皇宫中的渠流。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金谷园:指晋石崇于洛阳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泛指富贵人家的豪华园林。铜驼:即铜驼街,因洛阳城汉时铸造两只铜铸骆驼而得名,洛阳繁华游冶之地。亦有借指闹市者。此代指洛阳。
城东桃李须臾(yú)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须臾: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南建花萼相辉之楼,简称花萼楼。腰支:即腰肢,指腰身,身段,体态。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炀帝行宫汴(biàn)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炀帝:即隋炀帝杨广(569~618)。汴水:汴河,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御陌:都城的街道。青门:即汉代长安城的东南门,因门色青,呼为青门。一作“东门”。
如今绾(wǎn)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绾:旋绕打结。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mèi)日西时。
挥袂:挥手告别。日西时:黄昏。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唯有:只有。绾:系念,挂念。一作“管”。
轻盈袅娜(nuó)占年华,舞榭(xiè)妆楼处处遮。
袅娜:柔软细长貌。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80-4812、 吴在庆.名家精注精评本·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9-2133、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7-81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杨柳枝词九首》都是咏杨柳之作。其将杨柳之体态、风韵、情思以及与杨柳有关的故事与习俗均巧妙地运用于咏杨柳中,且诗歌含情宛转,风情宛然,声韵和谐,流丽而多韵味,使人咏之而兴味不尽。
组诗首篇是全组诗的序曲,劝人听诗人改编的新曲,表明了诗人一贯持有的发展创新观念。首句提到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次句讲的是《楚辞》中的《招隐士》篇。《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咏梅花,《招隐士》出自淮南王门下,屡屡咏及桂树,它们与《杨柳枝词》(咏柳)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在内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刘禹锡拿它们来与《杨柳枝词》相比。接着指出《梅花落》《招隐士》这两个作品毕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现在还是听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词》吧。《折杨柳》原来也是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抵是汉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体来抒写。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杨柳枝词》,从白居易、刘禹锡以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薛能等的许多作品,却都用七言近体的七绝形式来写作,虽然内容仍咏杨柳或与杨柳有关的事物,在形式上确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乐府诗集》都编入近代曲辞,表明它们是隋唐时代的新曲调。
从第二首开始,每首诗都紧扣“杨柳”二字来发挥。其中既有对民间风物的描写,也有咏怀古迹之作。
第二首言大千世界万象纷纭,各具其理又相互依存。第三首写长安少年春游,杨柳为之增色助兴。第四首赞美杨柳生机蓬勃,洛阳名士雅集,杨柳长助风情。第五首写杨柳的前后境遇不同,以杨柳依人而易衰,喻人之依附富贵不求自立,终难长久。第六首是怀古诗,以杨柳见证隋之兴亡,言世事无常之意;同时借隋炀帝荒淫亡国的教训,向唐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第七首以杨柳寄托怀人相思之情。第八首言杨柳最知人间别离之事,借写离别以咏杨柳多情;全诗运用写意式的笔法简练地勾勒出一幅“风吹旗动”、“夕阳西下”、“折柳送别”的优美画面,围绕自古就开始表达的“惜别”主题,创造出恬静、淡远而有情深的美妙意境。第九首写杨柳的盛衰变化,借杨花柳絮喻漂泊之感;后二句写春尽絮飞,随风飘逝,深寓讽喻之意。
这九首诗直接用民歌曲调创作,保持了纯正的民歌风味,提高了民歌的艺术水平,既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又谐音合律便于传唱,使雅俗互补,相得益彰,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这正是刘禹锡追求的效法屈原的创作目标。
由于长期的贬谪生活,刘禹锡有机会接触到湘沅巴蜀的民歌民谣。《旧唐书》本传云“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辞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在唐代,如此认真地学习民歌并取得卓越成绩的,刘禹锡首屈一指。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名家精注精评本·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9-2132、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7-81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41-842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鸟儿们呀,游玩千万不能到炎洲的翡翠堆里追逐玩耍,栖息千万不能接近吴宫的燕子窝。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吴宫筑巢虽好,可经常会因为燕子引起大火烧毁你们的巢穴,炎洲翡翠虽然无比华丽,可经常会有人设下网罗捕捉你们。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可怜的鸟儿只有拍动着两只疲惫的翅膀,在野外荒凉的蓬蒿乱草中找到一处容身之所。就算你是只雄鹰又能如何?还不是一样的命运。
游莫逐炎洲翠,栖(qī)莫近吴宫燕。
炎洲:海南琼州,其地居大海之中,广袤数千里,四季炎热,故名炎洲,多产翡翠。吴宫燕:巢于吴宫之燕。春秋吴都有东西宫。后以“吴宫燕”比喻无辜受害者。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萧条两翅蓬蒿(hāo)下,纵有鹰鹯(zhān)奈若何。
。
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鹯:古书中说的一种猛禽,似鹞鹰。
前四句“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吴宫火起焚尔窠,炎洲逐翠遭网罗。”言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
后二句“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言避世自能远祸。
整理来说,此诗言淡泊避世之志,远祸全身之术。诗以鸟为喻,唤醒人们切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而应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以达到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无尤”的境界。
李白部分作品采用赋题的方法,但恢复古辞的立意,在体制上也恢复汉词的杂言体制。变齐梁无寄托之咏物为有寄托之体。另外,与齐梁呆板的赋题不同,李白之赋题常常是窥入题意,深入形容。如《野田黄雀行》。
此诗实为野田黄雀自幸之语,就是用“野田黄雀”这个题意来赋写的。此诗运用了刻板咏物、反衬之法。黄雀自语不逐炎洲翠游玩,不近吴宫燕栖息。是因为宫燕易被焚巢,洲翠易遭网罗。而今我深栖野田中蓬蒿之下,可以藏身远害,纵有鹰鹯奈若何!这也是赋题法,只是用得如此巧妙。此诗综合运用发挥古意、赋题与以古题寓今事三种方法,可见李白对传统拟乐府方法的创造性发展。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野田黄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