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司马移竹

:
丛居堂下幸君移,翠掩灯窗露叶垂。
莫羡孤生在山者,无人看著拂云枝。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马戴

马戴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155篇诗文

猜你喜欢

戏题阶前芍药

: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平常的花草都随时令的变迁而凋谢,唯有这美丽的牡丹仍开放在今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溢满露珠的鲜红的花朵,象喝醉了甘醇微微倾斜,美好的姿态留给了将逝的暮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独自欣赏一直到西阳下沉,温暖的春风把枝叶摇动频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浓郁芳香自窗外透入,好似与静卧的人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真想像《溱洧》诗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牡丹赠给悠悠的南国美人。

凡卉与时谢,妍(yán)华丽兹晨。
与时谢:指随着时令的变化而凋落。妍华:美丽的花。

(qī)红醉浓露,窈(yǎo)(tiǎo)留馀春。
欹红:倾斜的意思,欹红,倾斜的红花。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这里形容芍药花姿态的美好。

孤赏白日暮,暄(xuān)风动摇频。
暄风:暄,(太阳)温暖,暄风即暖风。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zhén)(wěi)赠,悠悠南国人。
溱洧赠:溱洧,郑国的两条水名,在今河南境内。古之芍药为香草名,青年男女以芍药相赠表示愿结情好。南国:江南。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姚范《授鹑堂笔记》卷四十四说:“花卉九首(自注:指柳宗元《戏题阶前芍药》和苏东坡、党怀英等人的八首描写花卉的诗)…….元裕之尝请赵闲闲秉文共作一轴,自题其后云:‘柳州(柳宗元)怨之愈深,其辞愈缓,得古诗之正,其清新婉丽,六朝辞人少有及者……”元裕之认为“怨之愈深,其辞愈缓”是《戏题阶前芍药》高出其他几首花卉诗之处,而“清新婉丽”是六朝辞人所缺乏的。这样的评价毫不夸饰,恰如其分。柳宗元在这首诗中用戏谑的语气,轻松的笔调,清新的词句刻画牡丹不同凡花的美好形象,极委婉曲折地抒发了诗人的“复起为人”的愿望。

  诗一开头就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以突出牡丹不同于普通花卉。“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窃窕留余春。”众花大多随着春天的到来开放,也随着春天的逝去凋零,而牡丹却把花儿开放在暮春时节。那鲜艳的花朵,露珠滚动,把枝条压得有些倾斜了,极像多饮了一杯佳酿而有点微醺的佳人,那美丽的姿态,把春天匆匆的脚步也换留住了。作者的刻画表现了牡丹超凡脱俗、卓然独立的品性。花如其人,牡丹的形象实则诗人自我品性的物化。

  接着,作者继续状写牡丹自我欣赏的倩影和醉人的芳香。“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和煦的春风轻轻地摇曳着牡丹的枝叶,那婀娜的身影是那样的柔美。在没有百花争姘斗艳的春未,它并不感到孤独,它在欣赏自我,看重并保持自己的高洁。“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夜晚,牡丹沁人的芳香飘进窗内,好似来与静卧的人亲近。这四句诗用拟人的手法,把牡丹人格化,极富情趣。写花的“孤赏”也是写人的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柳宗元虽然在政治上惨遭失败,但他仍然执着理想,坚持既定的人生目标,“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何焯《义门读书记》说:“愿致溱洧赠”二句,陈思玉诗‘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结句虽戏,亦《楚辞》以美人为君子之旨也。”牡丹美丽芬芳,高贵典雅,象征人的美好品德,也是作者自喻。好花赠美人,美人有喻君子之意。柳宗元少有大志,才华横溢,用世之心极切,可是流贬永州,一弃十年,虽然是“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实际上是“拘囚”身份,是一个“闲员”,抱负不能实现,才华得不到施展,就象一朵被抛弃在荒野的牡丹。为此他痛苦,愤懑,然而又始终没有放弃,孜孜以求,希图进用。诗的结句极其巧妙而委婉地表达了急于用世,希求援引的愿望,因此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戏题阶前芍药》在艺术手法上主要是一个“戏”字,全诗用戏谑的口吻,加上拟人手法的运用,文辞清新,意味蕴藉,难怪近人藤元粹称这首诗“可为后人咏物轨范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忆东山二首

: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东山我很久没有回去了,不知昔日种在洞旁的蔷薇又开过几次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环绕白云堂的白云是不是仍自聚自散?明月堂前的明月不知落入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我现在像谢安一样携领东山歌舞妓,长啸一声远离世人。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我准备告诉东山的隐者们,为我打开蓬门,扫去三径上的白云。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2-353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4-875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东山客:指隐者,即谢安。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2-353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4-875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东山上建有白云堂和明月堂,所以诗里那蔷薇、那白云、那明月,都不是信笔写出的,而是切合东山之景,语带双关。李白的诗就有这样的好处,即使在下笔时要受东山这样一个特定地点的限制,要写出东山的特点和风物,但成诗以后,仍显得极其自然和随意,毫无拘束之态。

  李白向往东山,是由于仰慕谢安。这位在淝水之战中吟啸自若,似乎漫不经心地就击败苻坚百万之众于八公山下的传奇式人物,在出仕前就是长期隐居东山。当匡扶晋室,建立殊勋,受到昏君和佞臣算计时,又曾一再辞退,打算归老东山。所以,在李白看来,东山之隐,标志着一种品格。它既表示对于权势禄位无所眷恋,但又不妨在社稷苍生需要的时候,出而为世所用。李白向往的东山之隐,和谢安式的从政是相结合的。在陶醉自然、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于政治;而当身居朝廷的时候,又长怀东山之念,保持澹泊的襟怀。李白一生以谢安自期、自比。“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忆旧游赠谯郡元参军》)“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都是在不同的处境和心情下,从不同的角度想到谢安和东山。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正在长安。唐玄宗亲自下诏召他进京,看来是够礼贤下士的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像谢安那样大展雄才的机会。相反,由于诗人的正直和傲慢,却招惹了权贵的忌恨。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丑正同列,害能成谤,帝用疏之。公(李白)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这就是李白这首诗的背景。从“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可以看出,诗人在默算着离开“东山”(实际上指进京以前的隐居之地)的时日。流光如驶,岁月老人。他有像谢安与东山那样的离别,却未成就像谢安那样的功业。因此,在诗人的沉吟中,已经包含着光阴虚度、壮怀莫展的感慨了。当初,诗人告辞东山时,同样也舍不得丢开那种环境和生活,只不过为了实现匡国济世之志才暂时应诏而去。但如今在帝城久久淹留却毫无所成,自然对不起东山的风物。所以“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两句中所包含的感情,一方面是向往,一方面又有一种内疚,觉得未免辜负了那儿的白云明月。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形象地说明了,饮酒、狎妓、观舞并且亲自歌舞,是李白的生活方式之一。“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表现了对谢安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两首诗应该看作是李白的“归去来辞”。他向往着东山,又觉得有负于东山。他是要归去了,但他的归去却又不同于陶渊明。陶渊明是决心做隐士,是去而不返的。李白却没有这种“决心”。“东山”是和谢安这样一位政治家的名字结合在一起的。向往东山,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时而起的一面。“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他的东山之隐,原来还保留着这样一种情愫。诗中李白隐以谢安这样一个人物自比,又用白云、明月来衬托他自己的形象,那东山的白云和明月显得十分澹泊、明洁;而李白的情怀,便和这一切融合在一起了。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4-8752、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2-35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寄左省杜拾遗

: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圣明的朝代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见稀微。

联步趋(qū)丹陛,分曹限紫微。
联步:同行。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曹:官署。限:阻隔,引申为分隔。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惹:沾染。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xiàn)鸟飞。
鸟飞: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

圣朝无阙(quē)事,自觉谏(jiàn)书稀。
阙事:指错失。自:当然。谏书:劝谏的奏章。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年(至德二年)至758年(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诗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牧童词

: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村外草地去放牛,我看见村庄四面庄稼绿油油。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山坡上乌鸦饥饿啄牛背,害得我不敢游戏和翻跟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山坡上草多牛儿不抬头,白牛犊儿向着芦苇丛中叫个不停。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吹一声芦叶回应堤那边的同伴,甩几下长鞭浑身乐悠悠。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牛啊牛,你只管吃草可千万不要斗,你头上的角啊,皇帝有用要征收。

参考资料:

1、 郑庆笃.唐诗选 名家导读版: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07:2322、 钱仓水.丑牛耕春: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01:86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牧童词:犹牧童歌。稠:茂盛。

(bēi)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lǒng)头。
陂:池泽边的坡岸。啄牛背:牛背上寄生有虮虱,鸟落在牛背上啄食之。戏:玩耍。垄头:田埂。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dú)时向芦中鸣。
犊:小牛。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吹叶:用叶子自制的小哨,吹以取乐。应同伴:和其他牧童遥相呼应。鼓:甩响鞭。

牛牛食草莫相触(chù),官家截尔头上角。
触:抵触,两牛抵角争斗。截:截割。

参考资料:

1、 郑庆笃.唐诗选 名家导读版: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07:2322、 钱仓水.丑牛耕春: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01:86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黍,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诗的前两句,作者先交待了牧童到远处放牛的原因。“绕村四面禾黍稠”,村子周围都是庄稼地,禾苗长势正好,为了避免牛群祸害庄稼,牧童只好到远处放牛,这两句在逻辑上采用了倒置的手法,先写果后写因,突出了“远牧牛”这个结果,后文也正是围绕牧牛展开。

  “陂中饥鸟啄牛黍,令我不得戏垅头。”牧童把牛赶到了水草丰美的河边陂岸,本来是想让牛专心吃草,不用担心它们会糟蹋庄稼,这样他就能和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了。结果,陂中有很多饥饿的水鸟,它们不停地落在牛黍上啄食虫虱,牧童不得不留下来看顾牛群,不停地驱赶鸟雀,其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两句写出了牧童抱怨的情绪。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因为陂中“草多”,所以牛群时常走散,在芦苇丛中的白色牛犊还不时地抬头朝空中长鸣。这说明牧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儿童眼里,这艰苦的劳动里倒也有不少乐趣。正因为牛群走散,牧童们必须分开寻牛。为了彼此联络,告知对方自己所在的位置,他们“隔堤吹叶应同伴”;为了管束牛群,牧童还要不时地“还鼓长鞭三三四声”。这两句把寻牛、赶牛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富有立体感与生活感。

  诗到这里,还只是单纯的叙事写景,除了生活情趣的盎然和儿童的天真娇憨之态令人印象深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张籍的乐府诗往往会在有限的篇幅中叙写情事,只在篇尾以二句话作结,正符合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对新乐府诗歌的创作要求:“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牧童一边挥鞭,一边警告牛群:“你们不要再继续打斗了,否则一旦被官府发现,就会有官兵来截断你们头上的角。”以官兵来恐吓牛群,足见牧童心性的天真、单纯。

  全诗自然清新,构思新颖,以儿童天真的口吻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达到了更强烈的讽刺效果。

参考资料:

1、 丁敏翔,白雪,李倩.唐诗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8:37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
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双鳃呀呷鳍鬣张,拨剌银盘欲飞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
鲁地的酒色如琥珀,汶水鱼紫鳞似锦。

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山东小吏豪爽俊逸.提来这两样东西送给客人。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二人意气相投,两相顾惜,两条鱼一杯酒以表情意。

双鳃呀呷鳍鬣张,拨剌银盘欲飞去。
鱼儿吞吐双鳃,振起鳍鬣,跋刺一声,要从银盘中跳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唤儿擦净几案挥刀割肉,红的如同花落,白的好似雪飞。

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为你下箸吃足了酒,著鞍上马,醉蒙蒙地归去。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84-6852、 王缵叔.食经·食单·食疗方: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2263、 蔡毅.中国历代饮酒诗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72-73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lín)
鲁酒:鲁地的酒。纹鱼:一种产于汶水的河鱼,肉白,味美。汶鱼是汶河流域所产的赤鳞鱼,古时用作贡品献给帝王。汶:汶水。

山东豪吏(lì)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豪吏:有豪气的官吏,这里称美中都小吏。远人:远来的客人,指李白自已。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双鳃呀呷鳍(qí)(liè)张,拨剌(là)银盘欲飞去。
呀呷:吞吐开合貌,形容鱼的两腮翕动。鳍鬣:鱼的背鳍为鳍,胸鳍为鬣。拨剌:鱼掉尾声。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几:桌案。霜刃:闪亮的利刃。白雪:李白诗意本于此,谓剖开的鱼红者如花,白者如雪。

为君下箸(zhù)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箸:筷子。著:登。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84-6852、 王缵叔.食经·食单·食疗方: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2263、 蔡毅.中国历代饮酒诗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72-73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
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双鳃呀呷鳍鬣张,拨剌银盘欲飞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这首诗记述诗人在浪迹江湖的旅途中,收到中都一小吏赠送的酒、鱼,便豪兴大发,烹鱼煮酒,二人对酌,直到酒酣饭饱,才“醉著金鞍上马归”。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是盛赞中都小吏礼物的珍贵。以“斗酒诗百篇”而著称的“谪仙人”李白,对山东名酒素有特殊的感情,曾经为此写下热情洋溢的诗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中都小吏带来的美酒也是光“若琥珀”,这就使李白愈感谢小吏的情意。

  中都小吏能以名贵的贡品金赤鳞赠送李白,可见其情深意长。李白在诗的头两句首先从光彩色泽上对鲁酒,汶鱼进行点染,说明礼物的名贵,为下文抒写小吏对诗人的挚情做好铺垫。“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直抒胸臆,热情赞美中都小吏高尚的心灵,赞美小吏对李白这异乡“远人”的深情厚谊。第三句中诗人不用“小吏”而用“豪吏”,既是对小吏的尊重,又暗示出李白对中都小吏位虽卑,德却高的赞赏,换句话说,“小吏”德本高位却卑,说明封建社会的黑暗。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在这两句诗中,直接吟咏彼此之间的真挚的友谊。中都小吏和诗人的“两相顾”,因为二人的意气之“相倾”。而二人“意气相倾”的力量支点又都在于有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崇高心灵。正由于有了这共通的价值观,因此中都小吏对“赐金放还”的李白不但不鄙弃,相反,还“意气相倾”地“携斗酒双鱼于逆旅”来拜访。也正由于有了相通的心灵,因此李白对小吏那不附炎趋势的高尚品格才愈加钦佩,“斗酒双鱼表情素”一句是对“意气相倾两相顾”的补充,“斗酒双鱼”原本是中都小吏为“表情素”赠予诗人的礼物,但在“恨相逢之晚”的氛围中,诗人却将“斗酒双鱼”“借花献佛”般地反赠小吏,表达了诗人对小吏由衷敬慕的“情素”。

  “双鳃呀呷鳍鬣张,跋刺银盘欲飞去”两句。是写赤鳞鱼出水后的神态:赤鳞鱼发着呀呷的声音,鳍鬣都大张开来,在盘中激烈地翻滚着几欲飞走。“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肥花落白雪霏”两句,重在描写宰鱼,做鱼的过程,意思是招呼孩子擦净桌案挥刀宰鱼,雪白肥嫩的鱼肉呈现在眼前。这里“呼”、“拂”、“挥”三个动词给人以欢快之感,使诗句的内在节奏感迅速加快;而“红”、“花”、“白”三种鲜亮的色彩,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这些充满动感和色彩感的字词的巧妙间用,显示出李白及其家人酬谢中都小吏时轻松快捷的心情。

  结句“为君下筯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意思是希望小吏开怀畅饮,之后再上马酣然归去。这首诗歌虽然不象《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作一样著名,但在李白描写友情的诗歌中仍不失为一首佳作。它体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的深挚友情。

  李白自离长安后,饱览世态之炎凉,倍尝势力小人的鄙视。困窘之时,素昧平生的中都小吏能毅然冲破世俗樊篱,“携斗酒双鱼于逆旅”拜访李白,更显其心灵之美。同时通过揭露小吏的位卑与心灵的高洁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控诉摧残人才的封建社会。另外,此诗写鱼酒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而李白豪爽坦诚、热情待人的音容笑貌,也宛然可接。

  “意气相倾两相顾”,也显示了一代大诗人与下层社会一小吏意气相投的真挚友谊及心心相印的心灵之美。

参考资料:

1、 蔡毅.中国历代饮酒诗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72-7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