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画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如罗浮之山与南海相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此画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笔驱赶着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满堂的空灵苍翠如可扫,赤城的霞气和苍梧的岚烟,仿佛可从画中飘浮而出。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洞庭潇湘的美景意境深远,我之情意随着三江七泽之水而回返往复。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那汹涌的波涛要流向何处?而江海上孤舟一去而无归日。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船上的征帆不动亦不旋,好像随风漂落至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我心摇目断,逸兴难尽。不知何时此舟才可到海中三仙山?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西峰山势峥嵘,瀑布喷射,山下巨石横斜,溪流蜿蜒曲折,水声潺潺。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东崖岩层叠嶂,云遮雾障,林深树密,草木繁盛。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在此深山之中,岁月不知,昼夜难分。我凭几独坐,静听寂然,静得连一声蝉鸣也听不到。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在长松之下,有仙人数位,对坐不语,南昌仙人梅福也似列坐其中。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赵炎夫子如南昌仙尉,正当妙年华品,为磊落青云之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庭中讼息,政简无事,与众宾客在堂中宴坐,杳然如画中之神仙。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此乃五色图画,并不足珍;还是真山真水最好,可以远离世尘,端居全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有朝一日我功成之后,将拂衣而去,而武陵的桃花在含笑等着我。
。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5-297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峨眉句:峨眉,山名。也作峨嵋。在四川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西极:西方极远之处。屈原《离骚》: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此句言画中之山像峨眉山那样雄伟高峻。罗浮句:罗浮,山名。在广东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长达二百余里,峰峦四百余座,为粤中名山。南溟,即南海。此句言画中之山如罗浮山那样横亘至海。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名公句:名公,指著名的画家。绎思,推究思考。绎,蚕抽丝。此句言画家作画时,精心构思。公,一作“工”。驱山句:这里用的是拟人手法,把画山画水,说成把山驱赶到画面中,让海水走入画面中。走,这里是使动用法,即使山走。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赤城句:赤城,山名,在浙江天台县。苍梧,山名,即湖南宁远境内的九疑山。此句言画中山岳云蒸霞蔚,烟雾缭绕。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洞庭句:洞庭,即洞庭湖。潇湘,指湖南湘江。缈绵,悠远隐约。此句言画中江、湖望去悠远隐约。三江句:三江七泽,概指江河湖泽。“回沿,谓水流上下回旋。逆流而上曰洄,顺流而下曰沿。全句意谓画面中的水流上下回旋。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征帆句:言画面中的舟船停滞不前,好像失去回家的时间。迷,丧失。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心摇目断:谓因欣赏画面而心情激动,因凝神而看不见画面。三山,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横石句:为乱石横卧,流水急促,波浪起伏。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合沓:重叠。芊绵:草木茂密繁盛。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冥昧:本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这里指阴暗。隐几:伏在几案上。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羽客:指神仙或方士。南昌仙:西汉时南昌尉梅福。《水经注》:汉成帝时,九江梅福为南昌尉,后一旦舍妻子去九江,传云得仙。这里借以美称画主人当涂尉赵炎。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妙年句:妙年,青春年少。历落,洒脱不拘。青云士,本喻指位高名显的人,这里称誉赵炎仕途顺畅。年,一作“龄”。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杳然:昏暗;深远。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若待二句:谓赵炎如果在仕途上功成名遂后再去隐居,那就失去隐逸的意义。武陵桃花,指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境界。诗文中借指隐居之处。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5-297李白题画诗不多,此篇弥足珍贵。此诗通过对一幅山水壁画的传神描叙,再现了画工创造的奇迹,再现了观画者复杂的情感活动。他完全沉入画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深切,并通过一枝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笔予以抒发,震荡读者心灵。
从“峨眉高出西极天”到“三江七泽情洄沿”是诗的第一段,从整体着眼,概略地描述出一幅雄伟壮观、森罗万象的巨型山水图,赞叹画家妙夺天工的本领。这里的“绎思”或可相当于今日所谓的“艺术联想”。“搜尽奇峰打草稿”,艺术地再现生活,这就需要“绎思”的本领,挥动如椽巨笔,于是达到“驱山走海置眼前”的效果。这一段,对形象思维是一个绝妙的说明。峨眉的奇高、罗浮的灵秀、赤城的霞气、苍梧(九嶷)的云烟、南溟的浩瀚、潇湘洞庭的渺绵、三江七泽的纡回。几乎把天下山水之精华荟萃于一壁,这是十分壮观,非常有气魄的。当然,这决不是一个山水的大杂烩,而是经过匠心经营的山水再造。这似乎也是李白自己山水诗创作的写照和经验之谈。
这里诗人用的是“广角镜头”,展示了全幅山水的大的印象。之后,开始摇镜头、调整焦距,随着读者的眼光朝画面推进,聚于一点:“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这一叶“孤舟”,在整个画面中真是渺小了,但它毕竟是人事啊,因此引起诗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在这汹涌的波涛中,它想往哪儿去呢?何时才回去呢?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征帆”两句写画船极妙。画中之船本来是“不动亦不旋”的,但诗人感到它的不动不旋,并非因为它是画船,而是因为它放任自由、听风浪摆布的缘故,是能动而不动的。苏东坡写画船是“孤山久与船低昂”(《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从不动见动,令人称妙;李白此处写画船则从不动见能动,别是一种妙处。以下紧接一问:这样信船放流,可几时能达到那遥远的目的地──海上“三山”呢?那孤舟中坐的仿佛成了诗人自己,航行的意图也就是“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意图。“心摇目断兴难尽”写出诗人对画的神往和激动。这时,画与真,物与我完全溶合为一了。
镜头再次推远,读者的眼界又开廓起来:“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这是对山水图景具体的描述,展示出画面的一些主要的细部,从“西峰”到“东崖”,景致多姿善变。西边,是参天奇峰夹杂着飞瀑流泉,山下石块隆起,绿水萦回,泛着涟漪,景色清峻;东边则山崖重叠,云树苍茫,气势磅礴,由于崖嶂遮蔽天日,显得比较幽深。“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一蝉不鸣,更显出空山的寂寥。但诗人感到,“无鸣蝉”并不因为这只是一幅画的原因;“隐几(凭着几案)寂听”,多么出神地写出山水如真,引人遐想的情状。这一神来之笔,写无声疑有声,与前“孤舟不动”二句异曲同工。以上是第二段,对画面作具体描述。
以下由景写到人,再写到作者的观感作结,是诗的末段。“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这里简直令人连写画写实都不辨了。大约画中的松树下默坐着几个仙人,诗人说,那怕是西汉时成仙的南昌尉梅福吧。然而紧接笔锋一掉,直指画主赵炎为“南昌仙人”:“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赵炎为当涂少府(县尉的别称,管理一县的军事、治安),说他“讼庭无事”,谓其在任政清刑简,有谀美主人之意,但这不关宏旨。值得注意的倒是,赵炎与画中人合二而一了。沈德潜批点道:“真景如画”,这其实又是“画景如真”所产生的效果。全诗到此止,一直给人似画非画、似真非真的感觉。最后,诗人从幻境中清醒过来,重新站到画外,产生出复杂的思想感情:“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他感到遗憾,这毕竟是画,在现实中很难有这样的好去处。但诗人认为有。于是,他想名山寻仙去。而且要趁早,如果等到像鲁仲连、张子房那样功成身退(天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再就桃源归隐,是太晚了,不免会受到“武陵桃花”的奚落。这几句话对于李白,实在反常,因为他一向推崇鲁仲连一类人物,以功成身退为最高理想。这种自我否定,实在是愤疾之词。诗作于长安放还之后,安史之乱以前,带有那一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这样从画境联系到现实,固然赋予诗歌更深一层的思想内容,同时,这种思想感受的产生,却又正显示了这幅山水画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并以优美艺术境界映照出现实的污浊,从而引起人们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题画诗与作者的山水诗一样,表现大自然美的宏伟壮阔一面;从动的角度、从远近不同角度写来,视野开阔,气势磅礴;同时赋山水以诗人个性。其艺术手法对后来诗歌有较大影响。苏轼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等诗,就可以看作是继承此诗某些手法而有所发展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70-272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白天总是用衣袖遮住脸,春日里更添惆怅,连起来装扮都不愿意。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无价之宝容易求得,而有情的郎君实在难以找到。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无论是睡觉时,还是赏花时,都会暗暗垂泪,痛断肝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既然已有了这样的才貌,宋玉这样的才子也可以求得的,又何必去怨恨王昌这样的才子?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971页 .羞日遮罗袖(xiù),愁春懒起妆。
遮罗袖:一作“障罗袖”。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kuī)宋玉,何必恨王昌?
宋玉:战国楚辞赋家,著录赋十六篇,颇多亡佚。王昌:唐人习用。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971页 .此诗以无价宝比有心郎,阐述了女子对爱情的重视和追求;以易求反衬难得,诉说了爱情追求的艰难与痛苦。诗人以自己切身的生活经验得出痛苦的结论,喊出被侮辱被损害妇女的苦闷心声,这是对封建社会中妇女普遍遭受婚姻不幸的高度概括。全诗格调哀婉,含蕴深刻。
韦毅《才调集》将这首诗直标为《寄李亿员外》。从诗意可以看出,此诗是在咸宜观当道士时写的,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鱼玄机对李亿绝望后表示心迹的诗。
古代女人毫无地位,常被男人随意冷落抛弃,所以古代女人多有对男人之无情的不满和哀叹。男子可以妻妾成群,女子却只能从一而终,不能自由恋爱。腐朽的制度,造成许多男子在爱情上喜新厌旧,情意不专,因而女子要想寻得一个有情有义的丈夫,比寻求一件无价之宝还难。
此诗是至情之语,不仅表现了她对李亿之无情的怨恨,也写出了古代被遗弃女子的怨愤,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中妇女普遍不幸的遭遇,喊出了被侮辱被损害妇女痛苦的心声。
鱼玄机才十七八岁便嫁给李亿为妾,原先甚得李的宠爱,后李因其妻之谗言,而将玄机冷落。她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总结出了当时女子的爱情,哀婉的韵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参考资料:
1、 郑春梅.鱼玄机《赠邻女》内蕴解读.载《文学教育(上)》 2011年11期.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多年沦落的生涯,谁知竟得到天子的厚恩。世间万事我都已参破,只想学醉饮狂歌的古人。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胡雁从夜空飞掠而过。秋风吹起,淮南已树木凋尽,楚地山头的落叶想必更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且喜暂时可以寄身的地方,在那沧海近旁。对着明镜来回照影,萧萧白发徒然地令人心伤。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弃 一作:老)
如今你们同我都已经老去,都一样是这般步履龙钟。你们还叮嘱我要留意风波险恶,真叫我深深惭愧无限感动。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75-276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3、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0-4024、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4-1365、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34-335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生涯:犹生计。优诏:优厚待遇的诏书。根据上下文,此当为反语。醉歌:醉饮歌唱。
江上月明胡雁(yàn)过,淮(huái)南木落楚山多。
胡雁:指从北方来的雁。“淮南”句:江州在淮南,其地又在古代楚国境。楚山多,木叶零落,所见之山也多了。
寄身且喜沧(cāng)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沧洲:滨海的地方,也用以指隐士居处。顾:回看。无如:无奈。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qiǎn)慎风波。(弃 一作:老)
龙钟:指老态迟钝貌。老:一作“弃”。遣:使,这里是叮咛之意。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75-276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3、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0-4024、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4-1365、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34-335失州入幕,年岁已垂垂老矣;虽然寄身有地,但心情不能不是感伤多于慰藉。这首诗即写这种帐触之情。
首联写诗人奉诏内移沿海的感受。起句字面上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止用春秋笔法,以微言而寄讽意。诗人曾被贬南巴,此次奉诏内移,也是一种贬谪,只不过是由极远的南巴内移到较近的近海之睦州罢了。所以“承优诏”云云,实是反说,愤激不平才是其真意。对句则由止句之婉讽陡然转为无可奈何的一声浩叹,是真情的淋漓尽致的倾吐,也将上句隐含的讽意明朗化了。醉歌,它常常是作为古之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刘长卿两次被贬在其心灵上留下创伤,借“醉歌”以排遣,已属无奈,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进一层透出诗人徒知如此的深沉感慨,这就将苦清暗暗向深推进了一步。首联二句已点出诗人情绪,次联则以江州景色而染之,诗脉顺势而下。
颔联所写即眼前之景——江水、明月、北雁、落木、楚山,渲染清秋气氛,借以抒写宦海浮沉的深沉感慨。浩荡江水,凄清明月,一群北来南去的大雁掠空而过;江州一带万木凋零,落叶飒飒,原先被树木遮蔽的古楚地的山岭突然裸露出来,似乎比往日增加了许多。二句写景,一天上,一地下,一写水,一写山,一近一远,一动一静,上下俯抑,参差交互,成就了二幅水天空寂、江山寥落的江州秋色图。而作者的真正用意则在于通过这貌似孤立的景物画面,来抒写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滴天涯的感恨。北雁南飞,暗寓诗人迁播;落术飒飒,隐含诗人晚景萧条,且与尾联“老”字遥相呼应;楚山之多亦正好反衬出作者的一己之微。所以,此联妙在以景传情,情从景出,情景相为珀芥,二者互藏其宅。
颈联的感喟即由此种氛围中生发。“寄身且喜沧洲近”,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起,但下句“顾影无如白发多”又跌落到感伤中。这一联的脉理很细腻,寄身沧洲,自然是从上联将往淮南引起的悬想,而“沧洲近”,就离自己北国的家乡更远了,其意又隐隐上应领联上句的“胡雁过”。“沧洲近”又有悬想此后得遂闲适初志之意,但忽见明镜里,白发已多多,“白发”又隐隐与颔联下句萧瑟的“楚山多”在意象上相呼应。生涯如同一年将尽的深秋,遥远的故乡更回归无日,因此这“喜”只能是“且”喜,而白发缘愁长,却是“无如”其“何”的严酷的现实。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以感愧友人情谊作结,并隐隐透出前路上尚有风波之险。在关合诗题“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的同时,以“慎风波”暗暗反挑首联的“生涯”、“世事”之叹。分别之际,诗人感愧万端地说:如今我和你们都已老态龙钟,多亏二位旧识还叮嘱我警惕旅途风波。在此之前,刘长卿因“刚而犯上”被贬到遥远的南巴,此次奉诏内移,薛柳二人担心他再次得罪皇帝,故有“慎风波”之劝。对此,诗人深深地为之感愧。“风波”一词,语意双关,既指江上风波,又暗指宦海风波。这样一结,既写出了薛柳二人对诗人的殷殷叮嘱之情,又传出了诗人感愧友人的神态。
综观全诗,或委婉托讽,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运用多种笔墨,向友人倾诉了因犯土而遭贬滴的痛苦情怀。语言看似质实,却不乏风流文采。前人评对长卿七言律诗云:“工绝秀绝。”当不为溢美之词。
参考资料:
1、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2、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0-402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4-136嗟予沈迷,猖獗已久。
叹我沉迷于酒,狂傲疏放已久。
五十知非,古人尝有。
五十而知非,古人常有。
立言补过,庶存不朽。
立言以补过,希望永存不朽。
包荒匿瑕,蓄此顽丑。
包藏缺点和瑕疵,将它们掩遮不漏。
月出致讥,贻愧皓首。
《诗经》中《月出》一诗已有好色之讥,使陈国之君终生抱愧惭羞。
感悟遂晚,事往日迁。
由于时日迁延,大错已铸,明白过来时已经晚了。
白璧何辜,青蝇屡前。
白璧竟有何罪?青蝇屡次上前点污。
群轻折轴,下沉黄泉。
轻的东西积多了,也会将车轴压断下沉黄泉。
众毛飞骨,上凌青天。
众多的毛羽,也能将鸟的肉身抬上青天。
萋斐暗成,贝锦粲然。
谗言就像是织贝的花纹一样,积多了就会粲然成章,不由你不信。
泥沙聚埃,珠玉不鲜。
聚集的泥沙,掩住了珠玉的光辉。
洪焰烁山,发自纤烟。
火山的洪焰,来自于一缕青烟。
苍波荡日,起于微涓。
海中荡日的狂涛,起目于一点水珠。
交乱四国,播于八埏。
谣言传播于四面八方,可使四维之国无事生非。
拾尘掇蜂,疑圣猜贤。
颜回拾尘,使孔圣人怀疑其窃食;伯奇掇蜂,大夫尹吉甫猜疑其淫乱。
哀哉悲夫,谁察予之贞坚?
真是令人悲哀啊,有谁能明白我的坚贞呢?
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强强。
那个妇人的猖狂,还不如《诗经》中所说的“鹊之强强”;
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
那个妇人的淫昏,还不如《诗经》中所说的“鹑之奔奔”。
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坦荡的君子啊,不要被那些花言巧语迷惑了。
擢发赎罪,罪乃孔多。
那个妇人就是擢发数其罪,也不足以言其罪;
倾海流恶,恶无以过。
就是倾海倒其恶,其恶也不足为过。
人生实难,逢此织罗。
人生实难啊,使我遭此罗织的灾祸。
积毁销金,沈忧作歌。
毁谤积得多了,就是金子也会被消蚀。深深的忧患,使我悲歌长叹。
天未丧文,其如余何。
但是天既未丧斯文,他们能奈我何?
妲己灭纣,褒女惑周。
妲己毁掉了殷纣王,褒姒使周幽王迷惑丧乱。
天维荡覆,职此之由。
他们的天下之所以丧失,都是因她们之故。
汉祖吕氏,食其在傍。
汉高祖的吕后,与其臣属审食其私通;
秦皇太后,毒亦淫荒。
秦始皇的田后,也与其宫人嫪毐淫乱。
螮蝀作昏,遂掩太阳。
虹霓所发出的阴昏之气,掩遮了太阳之光。
万乘尚尔,匹夫何伤。
万乘之君此事尚不能免,而何况是平民百姓呢?
辞殚意穷,心切理直。
我已辞尽意穷,但却心切理直。
如或妄谈,昊天是殛。
如有一句不实之辞,我愿受苍天的惩罚。
子野善听,离娄至明。
师旷善以听音,离娄的眼光最为明亮。
神靡遁响,鬼无逃形。
任何声响和形影都逃不过神的耳朵和眼睛,鬼蜮之辈无可逃遁。
不我遐弃,庶昭忠诚。
苍天如不弃我,请昭示我的一片忠诚吧。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52-355嗟(jiē)予沈迷,猖獗(jué)已久。
沈迷:即沉迷,深深地迷惑、迷恋。猖獗:狂放之意。
五十知非,古人尝有。
五十知非:用蘧伯玉事。
立言补过,庶(shù)存不朽。
立言:谓著述之事。
包荒匿瑕(xiá),蓄此顽丑。
包荒:包含荒秽之物。匿瑕:即使是美玉也有暗藏的瑕疵。顽丑:不光彩之事。
月出致讥,贻(yí)愧皓(hào)首。
贻愧:留下羞愧。皓首:白头,白发。谓年老。
感悟遂晚,事往日迁。
白璧(bì)何辜,青蝇屡(lǚ)前。
“青蝇”句:谓青蝇点污白玉,喻人被诬。
群轻折轴,下沉黄泉。
群轻折轴:谓物虽不重,装载过多亦可压断车轴。比喻小患会酿成大灾。
众毛飞骨,上凌青天。
众毛飞骨:谓众多轻物能掀起重物。此言谣言屡兴,谗言屡进,便能致祸。
萋斐(fēi)暗成,贝锦粲(càn)然。
“萋斐”二句:喻小人罗织罪状。后因以“萋斐”比喻谗言。斐,即娄菲,文采相杂貌。贝锦:指像贝的文采一样美丽的织锦。
泥沙聚埃,珠玉不鲜。
洪焰烁山,发自纤烟。
苍波荡日,起于微涓(juān)。
微涓:极小的水流。
交乱四国,播于八埏(yán)。
四国:犹四方。八埏:犹八方。
拾尘掇蜂,疑圣猜贤。
拾尘:用颜回事。
哀哉悲夫,谁察予之贞坚?
贞坚:坚贞不移。
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强强。
“彼妇人”四句:《诗经·国风·鄘风·鹑之奔奔》:“鹑之奔奔。鹊之强强。”状鸟之双宿双飞貌。原诗讽刺卫宣姜淫乱。
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
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坦荡:一作“皎皎”。簧言:花言巧语,欺人的谎言。
擢(zhuó)发赎罪,罪乃孔多。
“擢发”二句:谓披着头发数罪,也数不清其罪。赎,当作“续”,数也。孔,甚也。
倾海流恶,恶无以过。
“倾海”二句:谓其恶比东海之水还要多。
人生实难,逢此织罗。
积毁销金,沈忧作歌。
积毁销金:谓谗毁聚积多了,连金属之物也会销毁。沈忧:即“沉忧”。
天未丧文,其如余何。
妲(dá)己灭纣,褒女惑周。
妲己:殷纣王之爱妃。相传纣王因宠爱妲己,荒废国政,为周所灭。褒女:即褒姒,周幽王之宠妃。
天维荡覆,职此之由。
天维:国家的纲纪。荡覆:毁坏;颠覆。职:主也。
汉祖吕氏,食其在傍。
吕氏:即汉高祖皇后吕雉。相传吕雉当皇太后时与左相审食其私通。
秦皇太后,毒亦淫荒。
“秦皇太后”二句:秦始皇之后与宫人私通。事见《史记·吕不韦列传》。
螮(dì)蝀(dōng)作昏,遂掩太阳。
螮蝀:即虹。
万乘尚尔,匹夫何伤。
万乘:指帝王,帝位。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辞殚(dān)意穷,心切理直。
殚:尽; 竭尽。
如或妄谈,昊(hào)天是殛。
昊天:即苍天。
子野善听,离娄至明。
子野: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字。离委:古之明目者,能在百里之外,察秋毫之末。
神靡遁响,鬼无逃形。
靡:表示否定。遁:逃走。
不我遐(xiá)弃,庶昭忠诚。
遐弃:《诗经·国风·周南·汝坟》:“既见君子,不拢遐弃。”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52-355《雪谗诗赠友人》是一首以四言为主的古诗。全诗可分五段。
第一段,由起首到“事往日迁”。开头两句是叹喟,由此引出全篇。叹喟自己徒有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才能和志向,反而落个大才难用,受谗遭谤的境地。接下两句是因“伯玉年五十时知四十九年之非”,恰好诗人也届此不惑之年,故有同感,感到往日之非。因为他本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然后功成身退,可这个愿望未能实现,既然立功无望,那就退而求其次,去以立言为务吧。接下两句“立言补过,庶存不朽。”因为立言也同立德、立功一样是经久不废的不朽事业。而著书立说,写诗作文也都是立言的内容。“补过”二字正反映出他的心情是沉痛而真切的。难道过去的追求真的错了吗?话虽如此,从李白的一生来看,今所谓的“立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当时的士人虽推重诗文、学业,但多把它作为进身的阶梯,终以出仕入相为目的的。
从“包荒匿瑕”到“事往日迁”是对其要立言不朽的补充。说他年过半百才有此感悟,原来仕途不通,怀才不遇,究其原因是受谗谤所致,从而引出他的回顾,重点是雪谗。诗中“荒”、“瑕”、“丑”,指污秽、缺点、丑恶。这是他对事物的分析,实是对时弊的指点,已看出盛唐的败象,从而也作为他立言雪谗的背景和依据。接着以《月出)为例借古喻今,证明立言自古有之,是不朽之言。因为《月出》相传是有讥刺好色之意的一篇名诗,又由彼及此,虽然自己现在“感悟”晚了些,知道过去之“非”了,但还可以“立言补过”,否则到晚年就会抱憾终身。
由“白璧何辜”到“谁察予之贞坚!”为第二段,主要讲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他以白璧自喻,把奸佞肖小比做青蝇,所以他的遭谗正如“蝇粪点玉”一般,是被玷污的。接下说的是人言可畏,因为闲言碎语多了也是危害很大的。“群轻”四句是说轻微的东西如果积聚多了也能压坏车子,沉了船:即使是羽毛,它如排列好也会使鸟儿飞上天,可见上下其手的厉害。诗人再类举说明其危害性,由一般到具体,由人及己,进而危及国家社稷。如那闪光夺目的“贝锦”原是谮人们像女工织锦一样在暗地里做成的“文章”(指诬谄他的罪名)。如当时他被说成是“狂士”、“酒徒”,甚至被诬为“恃才傲物,指斥乘舆”、“交通外官,图谋不轨”。继而又举聚沙成埃、洪水成灾等例子说明谗谤的危害。其中的重点是“拾尘掇蜂,疑圣猜贤”两句。“拾尘”指颜回把掉进饭里的脏东西“偷”吃了,有人告他偷吃,这对孔门子弟来说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当时连孔子也半信半疑,他佯称要用这饭去祭祀,颜回则坦然地说,因有脏东西掉进去,把饭都倒掉可惜,因为他们正在挨饿,是他拾起来吃了,这饭不能祭祀了。于是真相大白,颜回又得到了孔子的信任,被誉为“复圣”。“掇蜂”是说伯奇之贤的故事。伯奇素仁孝,但遭后母忌。一次,他见后母衣领上有只青蜂就去捉了,谁知中了计,被诬为“调戏”后母而遭放逐。后来弄清事实,伯奇被召回,后母为其父所杀。“惺惺惜惺惺”,作者用这两个典故无疑是他的自况,以圣贤自喻。因凡圣贤无不经受磨难,他也如此,而所不同的是颜回和伯奇都平反召雪了,为后人所推崇,可他还在忍辱负重,何时才能出头?何时才能为人所理解呢?这或许是他的幻想,但不必苛求古人,因为他不可能超越那个时代,反之亦可见其坚贞。相反的是他离京后,以玄宗为首的一伙权贵们更是骄奢淫逸,残暴专横,可还在吹嘘什么“野无遗贤”了,一般士人都无出路。所以诗人在说“疑圣猜贤”的同时,又指出由于奸佞当道,谗谤横行的危害,必将会造成“交乱四国,播及八埏”的严重后果。对于谗谤的危害及自己的无辜,作者苦口婆心,如泣如诉地说了这么多,他只得哀叹,有谁能理解我呢?也等于说希望能得到人们的理解,理解他的一片忠贞和坚毅的追求。这时的作者年已五十,离长安已近八年了,这是他最痛苦、最矛盾的时期。他经常纵酒浪游,甚至去求仙学道,很是消沉。他又时常愤慨不已,抨击时弊,这说明他既有牢骚又关心国事。但他又总不失拳拳之心和傲岸之性。如曾有诗云“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看来他还想着大器晚成。所以有时他也想复归再图,如“长安不见使人愁”,又想念着长安。但同时也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他傲岸不屈,旷达不羁的性格。看来这后一种思想是主要的是积极的,他之所以炼丹学道,纵酒浪游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从当时杜甫的诗中可以看出,“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谁为雄?”因为李白是长安失意,杜甫也不得志,所以他二人能心心相印,愤世嫉俗,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可惜像杜甫这样能理解他的人确实不多。也或许是李白的雄心壮志与他那傲岸风骨的矛盾是为世俗所不容的。因为在当时只有那些斗鸡玩鸟,阿谀谮谗的人才会得到重用。
第三段是由“彼人之猖狂”到“其如予何!”大意是面对谗毁决不屈服,而且要以天下为己任,“天生我材必有用”。“彼人”四句取自《诗经》,原诗是讥刺卫宣姜的淫乱,这里有借古讽今,讥刺杨贵妃的用意。接下四句是说那些谮谗之徒的罪恶累累。因须贾曾自供其罪恶是“擢发续罪,尚未足”,可见其罪恶之多。“倾海”句是由“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化用来的,也是形容罪恶累累的。作者的这些话是有所指的。据记载,李白在长安初任供奉翰林时,玄宗赏识,自己也得意。如玄宗在金銮殿上诏见他,“以七宝床赐食,御用调羹以饭之。”他也觉得“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他“敢进兴亡言”又代草王诏,据传有《出师诏》、《和蕃书》等,又写了一些歌咏宫廷生活,赞颂溢美的诗词,如《宫中行乐词》、《清平调词》等,都很受玄宗和太真妃(此后才封杨玉环为贵妃)的赏识,每每赐宴加赏。然而这时的李白又成了有名的“酒中八仙”之一,经常醉卧长安。有一次,李白“赏识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高力士是无才无德的宦官,但善献媚谮谗,故深得玄宗的宠信,权倾朝野,炙手可得。为报脱靴之辱,他挖空心思,摘李白《清平调词》中“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的句子向杨玉环进谗。而这词作本是夸她美的,她曾十分得意并对李白有过赏赐的。今高力士又左右其手说什么李白低贬了她,拿她同赵飞燕相提并论。因为飞燕虽贵为汉成帝的皇后,可原出身于歌妓,恰巧太真妃的出身也不高,原为寿王妃,应算是玄宗的儿媳,今得宠于玄宗,有可能加封,故对此“低贬”十分忌恨,深怕影响她的前程,于是她们便沆瀣一气,竭力谗陷李白。据传谗毁李白的还有玄宗的女婿,同为翰林的张垍。在这种情况下,李白感到他的初衷无法实现,对玄宗失望;再加受到诋毁等因,如有诗说“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消。”遂有归隐之念。于是不久他就被“恩准赐金还山”了。对此,他认为尽管“坦荡君子”是不屑于那些谗谤的,但面对现实,“人生实难,逢此织罗”即人的生死难卜,如一旦陷入他们的罗网,就会遭到“销金”、“磨骨”的残害。从这一点讲,他主动辞官离京是幸运的,当然也是被迫的。因他当时也是担惊受怕的,如曾说“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他离京不久后的情况正是这样。一方面是高力士、杨贵妃及其兄、姊、李林甫等都加官进爵、姿意横行;另一面则是大批忠良惨遭迫害,如名士兼太守李邕、韦坚、裴敦夏均被害,前相李适之被逼自杀,名将王忠嗣也遭贬而死,又株连抄没,一片白色恐怖。对此,李白不畏缩而是“沉忧作歌”,如对李北海、裴尚书等作诗痛悼,对黑暗政治大加挞伐。所以他效法孔子身处绝境而从容放歌,“天未丧文,其如予何!”意即如上天不抛弃文化,那文化表现在我身上,所以别人的谗毁又能对我怎样呢!可见诗人是把立言当作不朽的事业,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在此时期他写下了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殷后乱天纪》、《丁都护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讥评时弊,同情人民的不朽诗篇。在他的创作历程上也是个转变,即现实性和批判精神是个新特点;他的政治抒情诗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从“妲己灭纣”到“遂掩太阳”为第四段,是此诗的深刻之所在。由“妲己灭纣”到“毒亦淫荒”都是讲的“女祸”。他先用了妲己、褒姒妖媚取宠,导致国亡身灭的史实说明“女祸”的危害,这是旧史观,但在当时是有说服力的。值得注意的是他又列举秦皇太后和吕后淫乱的例子,这是步步进逼,把矛盾直指杨贵妃了,同时更预言“女祸”的历史悲剧将要重演。因据史载,秦始皇的母亲在继吕不韦之后又同其臣下嫪毐私通;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氏也同臣下审食其有私。所以这不言而喻是在揭露杨贵妃与其臣下、养儿安禄山的淫乱丑闻。安禄山本胡人,善战,但更善钻营,他镇守边疆,经常弄虚作假,邀功请赏,累累加官为节度使。他又巴结京官,走高力士、杨贵妃的门路,在玄宗面前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故深得玄宗的宠信,又恬不知耻地向贵妃献媚,说什么,胡人只知有母,以母为大,故被贵妃收为养儿,遂出入宫掖,与贵妃淫乱。这丑闻在当时皆讳莫如深,今唯有李白敢“冒言之”,可见诗人的勇气是令人折服的。又传玄宗曾要给李白加官重用,连续三次为贵妃所阻。关于李白和杨贵妃的斗争,还有待史料的证实和补充,但可以肯定这是蔑视权贵、主张仁政同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斗争。李白对贵妃的揭露和批判是必要的是有进步意义的,决不是什么个人恩怨问题。因为有人以李白不屑于恩怨攻讦为由,从而认为这首雪谗诗是伪作。这等于说李白对贵妃的讥刺是个人恩怨,是不应当的。这种看法是不全面、不符事实的。因为李扬的矛盾和斗争如上所述是有代表性的,个人之间恩怨只是其具体表现而已。同时李白也不只抨击贵妃一人,对贵妃的抨击也不只这一首诗,更不限于个人间的瓜葛。如《古风·咸阳二三月》、《古风·殷后乱天纪》等都含有对杨贵妃的讥刺。不仅如此,作者的笔锋又指向唐玄宗,说他“昏”。“螮蝀”两句是借天象说人事,从字面上看是因为虹这股淫气使太阳发昏了,但也不难理解为正是万乘之尊的皇帝“作昏”,所以才有“女祸”之害。事实正是如此,玄宗的前期,励精图治,有“开元盛世”之称,可到后期则沉溺声色、荒于朝政,虽招贤纳士,如命李白为待诏翰林,但只不过是为了装点门面,多个弄臣而已,一旦犯龙颜则弃之不惜。相反,他亲小人,爱奉承,听谗言害忠良。如杨、高、安、李等人的得势与作乱都是他姑息养奸造成的。是他连连加封安禄山为三镇节度使的,又封杨贵妃的三个姊姊为国夫人,还肉麻地叫“姨”并给予“宠幸”。如此“作昏”,上行下效,乌烟障气,所以诗人以史为鉴指出:它将同历史上的“女祸”一样会弄到“天维荡覆”的地步。
最后一段的主要精神是通过雪谗向友人重申:虽怀才不遇但忠贞不变。“万乘”两句是作者的自慰,连万乘之尊的皇帝都发昏,何况一般人呢!当然这只能是意会,是作者对自己过去的沉迷的一种宽慰。而如今要立言不朽,谈古论今,洗冤雪谗,数说自己的怀才不遇和不变初衷的决心,希望得到朋友的信任和理解。所以他首先说“辞殚意穷,心切理直”,即是真心实意的。反之,则可对天发誓,决不是妄谈臆说。更进一步,也是作者的感情到了高潮,所以不惜反复,说如有虚假,是鬼是神,都逃不过子野的耳朵和离娄的眼睛。最后两句是再次呼告:希望得到朋友的信任和理解。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52-355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17-320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蜿蜒的山路延伸到白云尽处,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读书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树林中。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每当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47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xī)长。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道:道路。由:因为。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yōu)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每:每当。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47阙题即缺题。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录此诗时便没有题目,后人因以“阙题”名之。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读者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里的“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6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