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咏。於陵夫妻

:
皎皎於陵子,己贤妻亦明。安兹道德重,顾彼浮华轻。
琴书不为务,禄位不可荣。逃迹终灌园,谁能达世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吴筠

吴筠

吴筠 (?一778年),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贞节。一作正节。性高鲠,少举儒子业,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应对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深蒙赏赐。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会稽,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 102篇诗文

猜你喜欢

三月

: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辛夷花刚刚凋谢,小桃花又接续开放了。三月三踏青过后,直到清明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三月里的这段日子,正是四季里最美好的时节,可是年少青春却一去不返。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当此之时,遥远的吴地,江流入海,长安汉家陵墓春草连天,惹人肠断。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新愁旧恨萦绕心头,自知无法消除,还得在邻家酒瓮旁烂醉而眠。

参考资料:

1、 杨刚编.中国名胜诗词大辞典(增补本):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第1400页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tà)青过后寒食前,
辛夷:一种香草。发:开发。谢:凋谢。蹋青与寒食:是古代的节日,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汉陵:汉陵,即西汉历朝帝王的陵墓,在陕西成阳北原(亦称五陵原)。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wèng)底眠。
瓮:酒瓮。

参考资料:

1、 杨刚编.中国名胜诗词大辞典(增补本):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第1400页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韩偓的七言律诗《三月》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盛景不再的感慨,其中也寄寓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晚唐早已没有了盛唐的雄壮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剩下的仅有颓废和衰弱,作为始终坚持反对朱全忠篡唐的有气节的士人,身处这种时代,面对危乱的时局,却只能无奈叹息,这首《三月》正是诗人无奈的哀叹,一方面是借哀叹美好的初春三月来哀叹国势颓危的晚唐王朝,另一方面也在为自己盛年易逝,无可挽留,功业未就的现实感慨万分,诗的结尾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万般无奈的心情表露纸上,借酒消愁却愁更愁。

  辛夷花是一月开花的,它才刚刚谢了,桃花却早早的开了。笫一句就说明写诗时是早春时节,这样的时节是充满生气的,绿地草涨莺飞,万物渐欣渐荣。在这样的日子出去踏青是再好不过的了,在南方,寒食时节,总是细雨飘飘,滋润着千树力‘花,也带给人清新舒服的感觉。第一句的前半句“四时最好是三月”,正好说明“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就好比一个人的少年时期,一个精力充沛、活力无限的时期,然而少年也像春天的三月那样,晃一晃就过去了。时间总是这样,在你的指缝隙间流失,而你却全然不知。韩偓在这里就借用短暂的三月来感叹少年时期的一去不复返,让人不禁的感伤了起来。“吴国地遥江接海”,吴国即吴地,是长江及其支流哺乳的地域,长江经过吴地最后流入浩翰的东海,故诗人说“江接海”。汉陵是汉朝天子陵墓,“汉陵魂断草连天”,汉朝天子建立的辉煌大业早已成为历史,今也只剩陵墓断碑伴着杂草丛生。“新愁旧恨真无奈”,新增添的忧烦苦闷和旧有的遗憾悔恨,让诗人也无可奈何,如今的他除了借酒醉酣睡在瓮底,还以做什么来扭转故国火亡的乾坤呢?

  整首诗由春天短暂的三月写到人生的少年,又寄寓着家国灭亡的哀痛。春天的三月快的让人无奈,少年的大好光阴逝去让人无奈,国家变迁更让人无奈。这首诗倾注着诗人对国家的眷恋,环境的变化往往会让诗人的诗作风格有着质的改变,和李煜一样,社会动荡、王室颠覆给予韩偓诗歌创作以重大影响。他的诗常有以不写而写来传达窈妙之情,一句“一去不回唯少年”,无伤而让人感伤;一句“新愁旧恨真无奈”,不明言其愁,而愁巳不言而喻。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2013-1-1:16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昭君二首

: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汉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一日出嫁,登上玉关道,天涯一去不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汉月还可以从东海升起,明妃西嫁,没有回归之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就因为生前没有黄金,以至被画工画成为丑八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叹。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秦地:指原秦国所辖的地域。此处指长安。明妃:汉元帝宫人王嫱,字昭君,晋代避司马昭(文帝)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之为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妃归。
玉关:即玉门关。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é)眉憔悴没胡沙。
燕支:指燕支山,汉初以前曾为匈奴所据。山上生长一种燕支草,匈奴女子用来化妆,故名。蛾眉:细长而弯的眉毛,多指美女。胡沙: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风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zhǒng)使人嗟(jiē)
枉图画: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妃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青冢:即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昭君拂玉鞍(ān),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朝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呼韩邪的故事,因为故事精彩、寓意丰富,自汉代以来就在民间广泛流传,不仅赢得了老百姓的喜爱,也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经久不衰的一个创作题材。千百年来,产生了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而且以王昭君故事为题材创作的诗歌、小说、戏剧也多得数不清。唐朝大诗人李白的《王昭君二首》,就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

  公元752、753年(唐天宝十一、二年)间,李白继幽州之行又有一次漠北之行,他离开幽州南下魏郡又沿太行北上,入河东道,至云中郡,而后北行至单于都护府凭吊昭君墓,写下《王昭君二首》。因为对于昭君出塞,李白满怀惋惜之情,所以诗歌通篇都弥漫着一种伤怀、伤感的气氛。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用一个“月”字,来烘托昭君远嫁匈奴的伤感主题:中原汉家的月亮,那光华跟随着远嫁匈奴的昭君。然而她一踏上通往玉门关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回归。“月”在这里既代表家乡的月亮,也代表故乡、故国。然而一个小小的玉门关,竟会把这一切无情阻隔。回望家乡那轮圆月,就要在眼前永久消失,这种生离死别的感觉,不能不让人平添几分惆怅。

  接着诗人又以“月”字发出忧伤的慨叹:汉家的月亮到了明天又会从东海升起,但昭君西嫁,却是一去不返。这种别离,让诗人既感到无奈,又感到无望,所以更加重了忧伤的思绪。诗人又提到了燕支山,在诗人看来,匈奴那里的燕支山,终年酷寒,不生草木,只有落雪作花,所以诗人想象,昭君嫁到匈奴,就连曾经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憔悴衰老,埋没在黄沙滚滚的塞外。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却是汉代后宫的画师,昭君她生前没有黄金送给后宫的画师,死后也只留下一座青冢,令后人凭吊,扼腕叹息。

  关于“枉图画”,有一个传说,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把昭君所谓的“悲剧”和宫廷画师相联系,尽管有些牵强,却更能加深悲伤的主题。

  第二首诗写昭君拂净了马鞍,流着眼泪上马向西而去.。“今日”还是汉朝的宫里人,“明朝”就是匈奴单于的妻妾了。按照丁启阵先生的说法,当诗人到写第二首时,似乎情无以堪,只能勉强完成一首五言绝句,不同于第一首的五联十句。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来都被人写作多种主题。李白的这两首诗尽管走的是悲悯伤情路线,读来仍然让人伤怀、感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老马

: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老马卧下后就不能站起来了,只能向主人发出一声声的嘶叫。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最让它惆怅的是东郊的道路,下过秋雨后都变成了稀泥。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sī)
唯:只有。嘶:马叫。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观别者

: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排列在青青杨柳的路上,正在送别远去的亲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是爱子宦游要去燕赵,高堂上还有他年迈的双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不离家无法把双亲奉养,离家去又新忧殷殷。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情意恳切地把兄弟嘱咐,恋恋不舍地面对相送的乡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都门祖帐中饮过了饯行酒,从此就告别了亲属和友人。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洒泪去追赶前面的同伴,怀着悲伤启动远行的车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车马人从渐渐不能望见,车马后面不时扬起灰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我离开家乡日子也已很久,见到这情景不禁泪水满巾。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9-41

青青杨柳陌(mò),陌上别离人。
杨柳陌:路旁栽杨柳的道路。多用指分别之处。陌:田间小路。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燕赵:燕赵都是古国名,地点都在河北。这里泛指河北诸郡。高堂:用高堂指父母居处,或代称父母。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不行:不行进;不前进。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切切:恳挚、深切之意。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都门:都,都城。门,城门。都门,这里指都城。帐饮:谓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送别。

挥涕(tì)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前侣:前面的同伴。征轮:远行人乘的车。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车徒:车马和仆从。指游子及其仆人。徒:一作“从”。

吾亦辞(cí)家久,看之泪满巾。
吾:一作“余”。久:一作“者”。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9-41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王维有诗《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与这首《观别者》诗同一机杼。只是这首《观别者》写法上很别致。它借陌上人的惜别,来表现自己的宦游之悲。

  青青河畔,杨柳陌上,依依别离。似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之风,又宛若“杨柳依依”之韵,离别之境,自然而现。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爱子”一游,或为生计,或为功名。尚有高堂,已是老亲,又怎舍得弃高堂于不顾呢。一“爱”字,一“老”字,各种情境,只有画中人懂得。心念老亲,然生计所迫,远游原是那般无奈;此行远去,尚不知明天深浅,自然又有新的忧愁升起。此番远游,归期难料,然心中那个“孝”字,又该如何书写。切切转向兄弟,满腔的心思,托付于手足之上;依依而望,对父母的牵肠挂肚,都诉诸四邻。都门帐饮,饮毕做辞,心底仍是万千不舍,一一惜别那熟悉的脸庞。同伴早已动身,飞奔而去,再停留怕是要追赶不上,只得挥泪阔别,迈向前方,而那转身的瞬间,早已是两行滚烫的泪花。转眼间,已然望不见“车徒”,唯留下滚滚的行尘,淹没了远去的身影,那远眺的双眸,目送着远方消逝的身影,早已是老泪纵痕。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一句拉回现实,原来诗人只是一旁观者,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内心的触动,亦随着飘扬的尘土,沾湿了衣襟。

  诗中画面,在古代并不少见,诗词之中亦不乏这样的诗篇,然右丞笔下的画面,却是那般情深。至亲别离,肝肠寸断,然生活所迫,又无可奈何。历史画卷中,重复上演了多少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主角,不变的却都是那份难以割舍的情致,亲情、友情、爱情,一幕幕,一出出,在时空的帷幕里掀起层层浪花。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9-4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韦评事

: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
将要追随将军去攻取右贤,战场上纵马飞驰奔向居延。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悬想汉家使者在萧关之外,定愁见孤城独立落日旁边。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36-237

欲逐(zhú)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
逐:追随。取:俘获。右贤:即右贤王,汉时匈奴族对其贵族的封号。匈奴贵族有左贤王、右贤王之号,右贤王亦省称为“右贤”。沙场: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走马:骑马疾走;驰逐。居延:古边塞名。遗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gū)城落日边。
遥知:谓在远处知晓情况。汉使:此指韦评事。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36-237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此诗前两句“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热情鼓励友人从军,杀敌立功,写得很有气势,表现了昂扬向上的情调。这些豪迈激昂、慷慨雄壮的诗句,极具浪漫色彩,颇为震撼人心,既是对边塞将士的高度赞颂,也是诗人进取精神的生动体现。后两句“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则把笔锋一转,写塞外萧索悲凉的景象所引起的思乡愁情。其中“孤城”“落日”两个意象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一片雄阔的景象,同时也描绘出边地的荒凉。其意境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甚为相似,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全诗这种突转笔锋的写法看似突兀,但作者把从军者立功边塞和思乡怀归这两种特有的心理统一在这首小诗里,用笔凝练,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给人以一种悲壮的美感。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36-23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