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477篇诗文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477篇诗文
程俱生于科名鼎盛世家,伯祖父程宿是北宋端拱元年(988)状元,,祖父程迪是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榜眼,父亲程天民是熙宁六年(1073)进士。母亲是尚书左丞邓润甫的女儿。9岁丧父,随母寓外祖父家,从小饱读诗书,遍览经史。
哲宗绍圣四年(1097),以外祖父邓润甫恩荫入仕,补吴江县(今属江苏)主簿,监舒州太湖(今属安徽)盐场,建中靖国元年(1101)因上疏触怒当局被黜。徽宗政和元年(1111),起用为泗州临淮县(故址已沦入洪泽湖中)令。
宣和二年(1120),赐上舍上第。三年,任礼部员外郎,以病告归。南宋建炎三年(1129)起用,以太常少卿知秀州。十二月金兵南渡占据临安,攻陷崇德、海盐等县,驰檄诱降。程俱率部守华亭,留兵马都监守城。
绍兴元年(1131),任少监,奏修日历。搜集三馆旧闻辑《麟台故事》呈朝廷,升任中书舍人兼侍讲。曾奏言:“国家之患,在于论事者不敢尽情,当事者不敢任责。……今言不合则见排于当时,事不谐则追咎于始议。故虽有智如陈平,不敢以金帛行离间之计;勇如相如,不敢全玉璧以抗强秦;通财如刘晏,不敢理财使军食充裕。使人人不敢当事,不敢尽谋,则艰危之时,谁与图回而恢复?”切中时弊。
绍兴六年,任集贤殿修撰、徽猷阁待制,在宫内敢于提出一些批评和建议,“不安于心者必反复言之,无所畏避。”他这种为人耿直的精神,为朝中正直官员所赞赏。晚年累官至朝议大夫,赐封信安开国伯,食邑900户。虽然身患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便,但仍勤勤恳恳、治文治史,整理朝廷文书典籍。
绍兴九年,秦桧荐领史事兼任万寿观提举、实录院修撰,并免朝参。程俱谙秦桧为人,知其意在笼络,力辞不受,告归,卒年67岁。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云霞坠落西山,飞驶的帆船轻拂着明净的湖面。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是谁开的这扇窗呢?凭倚窗前,太湖千顷碧波尽收眼底。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
天上的明月发出淡淡的白光,一阵风挟来了一霎雨,划破这孤寂的意境。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
时而邀来志趣高尚的竹林之友,时而出访知交,如王子猷雪夜访戴。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一叶扁舟返回北城时,只隐隐听到钟磬之声远远传来。
参考资料:
1、 吴明贤.诗词精品·名家编注.四川:天地出版社,1997:1272、 刘学军.中国古建筑文学意境审美.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179云霞堕(duò)西山,飞帆拂天镜。
豁然阁:在今江苏吴江,濒临太湖。飞帆:飞驶的帆船。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天镜:指明净的湖面。
寒蟾(chán)发淡白,一雨破孤迥(jiǒng)。
寒蟾:冷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孤迥:孤寂意。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shàn)溪兴。
竹林:指竹林七贤。剡溪:即曹娥江上游,在浙江嵊县南。
扁(piān)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扁舟:小舟。
参考资料:
1、 吴明贤.诗词精品·名家编注.四川:天地出版社,1997:1272、 刘学军.中国古建筑文学意境审美.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179这首诗描写诗人在闲暇之余黄昏泛舟游太湖的所见所感以及乘舟返城的过程。全诗高雅淡远,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游玩时闲适以及对豁然阁的依依眷顾之情。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句写诗人黄昏出游,飞帆驶入澄静的太湖。“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诗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奇美的境界,绚丽多姿的晚霞在西山上空飘浮,清风徐吹,帆船轻轻划破水平如镜的湖面,这景象,令人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中间四句写诗人登上了豁然阁,凭窗远眺。阁窗直对湖面,湖光映照得十分明亮。他赞叹这窗开得巧,凭倚窗前,太湖千顷碧波尽收眼底。当幽暗的夜的帷幕缓缓下降的时候,湖景倍加奇丽,映照水面的明月射出淡淡的白光,朦胧而又神秘。一阵风挟来了一霎雨,破坏了平静,把如璧的湖月撕得粉碎,仿佛沉人了湖底。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句概述诗人的志趣。他时而邀朋聚会,这些朋友志趣高尚,如同晋代的竹林七贤;他又时而出访知交,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全凭兴趣。
结尾二句写乘舟返城。诗人乘着轻快的小船返回北城,途中隐隐约约听见清脆悠扬的钟磬声发自附近的庙宇。诗人隐隐流露了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
这首五古文笔轻淡,诗思摇漾。其中前两句一“堕”一“拂”,高阁之崇,湖水之阔尽现。次二句以“一窗明”纳“千顷静”,形成视觉与听觉之通感效果,末二句以一叶扁舟遥协“飞帆拂天镜”,然又忽折笔势,将此轻快的动感复引入“隐隐闻钟磬”的幽深而空灵的静境。明显受了中唐诗人韦应物“高雅闲淡”的山水诗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刘学军.中国古建筑文学意境审美.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179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历代山水诗鉴赏:江山留胜迹.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253、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816